这次上市的尼古丁透皮贴剂,在国外已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是一种基于尼古丁替代疗法(NRT)的药物。尼古丁替代疗法的研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现已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应用,但它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应用尼古丁透皮贴剂,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远远低于从香烟中的获得量的尼古丁,使用8~10小时后达到一定的稳态血液浓度,一日一次,能维持24小时有效浓度。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该疗法疗程为3个月(或12周),其戒烟成功率(3个月不复吸烟)大约是安慰剂的两倍。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主任王辰教授在会上表示:“尼古丁替代疗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并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而轻的药物戒烟方法。美国国家卫生部于1996年在向全国发行的《戒烟手册》中明确提出,尼古丁替代疗法是所有医生和戒烟专家必须首先向患者推荐的缓解烟瘾及戒烟手段。它既可以减轻戒烟时出现的戒断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又避免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和焦油)对身体的毒害,同时减少了被动吸烟或吸二手烟的几率”。
在进一步的解释中,王辰教授强调,尼古丁最大的危害在于它的成瘾性,且作用极为迅速,吸入只需7.5秒就可达到大脑。吸烟者一旦成瘾,每30~40分钟就需要吸一支烟,以维持大脑尼古丁稳定水平,当达不到这一水平时,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补充尼古丁,这种对尼古丁的依赖又称生理依赖。若停止吸烟或断然戒烟,则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心率降低等烟的戒断症状。另外,尼古丁依赖还包括心理依赖,表现为对烟的强烈渴求,又称“心瘾”。戒烟失败往往是吸烟者没能克服生理和心理依赖,才一谈戒烟就觉得尴尬。
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肺癌防治工作部部长、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指出,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吸烟与心脏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有关,“85%的肺癌与吸烟(包括被动吸烟)有关”。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尼古丁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通过吸烟途径吸入的尼古丁会导致癌症。事实上,20年前的研究就已经表明,香烟中的尼古丁不是致癌物,而是导质;烟草燃烧时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是危害健康的元凶,每支香烟中含的有害物质多达40种以上。因此,从维护健康角度来看,戒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戒烟的社会环境也正在形成。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基础上,北京市政府日前发布的《在餐饮业开展控烟工作的通知》就指出,各大、中型餐厅,2008年6月前应提倡全面禁烟,确有特殊情况不能达到全面禁烟的,要实行分区管理。目前全国部分省市施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部分医院还开设了戒烟门诊。支修益表示,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戒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仅依靠毅力来戒烟的失败率非常高(90%~95%),而尼古丁替代疗法为戒烟提供了“强有力武器”。
采访中,专家一再提醒说,在实施尼古丁替代疗法戒烟的过程中,患者如果继续吸烟,将会增加吸烟所带来的危害,包括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且出现的更为频繁。
▲相关链接:
卫生部《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统计显示,200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5.8%,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6.0%和3.1%;我国的吸烟者约为3.5亿人,占世界烟民的三分之一。此外,我国吸烟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22.4岁降为19.7岁。据调查,随着全社会戒烟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吸烟者心存戒烟的想法,17%的烟民(大约有6000万人)迫切要求解除对香烟的依赖。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的高达400万人,平均每秒钟就有一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如果不加控制,到2030年,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而我国的将占200万人。此外,被动吸烟或二手烟的危害也十分巨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丈夫吸烟的女性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者的1.6~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