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天麻素注射液—眩晕症首选。天麻素能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的供应不足,迅速消除内耳眩晕症或动脉硬化症及颈椎病等引起症状,治疗眩晕症总有效率率达96%,明显优于山莨菪碱注射液的76%,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眩晕症在我国多发于中老年人,是患者自觉头晕眼花的一种症状,表现为身体平稳感觉障碍,视物旋转、眼球震颤、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特征,最常见病因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足引起的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产生一过性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椎基底动脉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通过椎间孔的椎动脉,使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变,脑组织灌注减少,从而影响大脑正常功能。同时,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滞度增高,血流缓慢等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 另一方面,由于增生的骨赘刺激椎动脉外壁的交感神经丛或颈椎旁的交感神经节,导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交感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使椎一基底动脉痉挛而引起脑供血不足致眩晕。另外还有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及美尼氏病等少见原因。药物治疗原则:控制血压,改善脑血流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及保护神经细胞几个方面。 眩晕是指运动并不存在时却有运动的感觉。患者可能描述自身在运动或周围环境相对自身正在运动。眩晕病因复杂,年龄不同,病因也不同。由于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等原因,使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导致桥脑区的缺血,缺血大多认为是脑小动脉的微栓塞造成,栓子破碎溶解后,缺血即改善。临床上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物不清或视物成双影,变物变形;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伴对侧嘴歪眼斜,面部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四肢无力、跌倒、神志丧失。因此改善脑供血状况为治疗的首要目的。 天麻素为常用名贵中药,具有平肝熄风止痉之功。它的药物作用有,镇痛作用:对三叉神经病、血管神经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镇静作用: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效应。抗惊厥作用: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有一定疗效。降低血压作用: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神经的分辨能力。天麻素能扩张血管,提高脑细胞抗缺氧能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阻力,尤其对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脑供血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天麻素能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的供应不足;天麻素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营养神经细胞和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功能,从而迅速消除内耳眩晕症或动脉硬化症及颈椎病等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鸣等症状。 为了观察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宋会英将诊断明确的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休息、止吐、补液等)。治疗组用天麻素注射液600mg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1次/d,7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用山莨菪碱注射液20mg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疗程相同. 结果显示,治疗组绝大部分患者在用天麻素2d~3d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且仅需治疗1周即显效。仅少数患者需治疗至第2周才缓解。治疗组50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通过本组对照分析,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山莨菪碱注射液,使用方便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天麻素注射液—眩晕症首选简介:
导读:天麻素注射液—眩晕症首选。天麻素能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的供应不足,迅速消除内耳眩晕症或动脉硬化症及颈椎病等引起症状,治疗眩晕症总有效率率达96%,明显优于山莨菪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