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1.2亿人,美国约有糖尿病患者1600万人,中国糖尿病患者约有3000万人,据who最新数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目前的4倍,亚洲和非洲的糖尿病患者将是目前的3倍,全世界将会有2.4亿糖尿病患者[1]。 糖尿病(dm)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临床将糖尿病分为两型,一类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约占糖尿病人的10%;另一大类为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一般治疗原则是首先是饮食及运动治疗,必要时再加用药物治疗[2,3]。 1 一般的治疗药物 1.1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药物 1.1.1 磺酰脲类药物[4] 1942年问世的第一个口服降糖药,目前应用也最多。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使胰岛素释放增加,但不能增加胰岛素的合成;能增强β细胞对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适用于胰岛细胞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病人;血糖,尤其空腹血糖较高者,以及体重较轻或正常者。第1代磺酰脲药物有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d-860,甲糖宁)等;第二代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波脲;格列美脲是第3代新的口服磺酰脲类药物。该类药物可使60%~70%的患者血糖得到较好控制,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少糖尿病患者体内自由基,改善缺氧状态,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作用。饭前30min服药有助于控制早期餐后高血糖。 1.1.2 瑞格列奈(repaglinide)[5] 该药是1998年世界上第一个餐后血糖调节剂。同类品种有美格列定、美格列奈、瑞格列定、纳格列定、吗啉胍类化合物bts67582等。瑞格列奈在维持非肥胖的2型该药仅刺激餐后胰岛素释放,它不进入β细胞内,其作用强度依赖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下降时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相对减弱,对糖尿病患者起保护作用。瑞格列奈对功能受损的β细胞没有作用。其还有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作用,但对血清胆固醇(tc)影响不明显。现已证实,瑞格列奈有明确的降低空腹、餐后血糖以及hbalc的效果,是niddm患者有效和安全的口服降糖药物。 1.2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 1.2.1 双胍类药物 此类药物于1957年问世,目前用于临床的双胍类药物有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促进非胰岛素介导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苯乙双胍有较强的亲脂性,可与细胞的线粒体膜紧密结合,阻碍其呼吸链的正常运行,易导致乳酸酸中毒。临床上曾发现少数人服用后致盲[6],所以在国外已停止使用。二甲双胍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减低高胰岛素血症,使肥胖者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减少;它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减少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对于肥胖和具有抗胰岛素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以双胍类药物为首选,二甲双胍与磺酰脲类药物配伍能增加抗高血糖效果。餐后服用。 1.2.2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7]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近年来新开发的胰岛素增敏剂,其增敏作用是:在肝脏,加强葡萄糖转运因子向细胞膜转位,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在脂肪组织,加强葡萄糖的氧化;在肌肉组织,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能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在提供长期持续的血糖控制的同时,减少了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改善了β-细胞的功能,具有延缓2型糖尿病发展的潜力。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中的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该类药物已被逐步引向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现上市的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和瑞格列酮等。 1.3 影响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979年问世,是一类影响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其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米格列醇和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8]是从放线状菌株分离、精制而成的复合低聚糖。该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是通过抑制小肠中的糖苷酶,使双糖转变为单糖的速率减慢,从而减慢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该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在禁食状态下服用本品不会产生血糖下降。但与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并用时,则有引起低血糖的危险。伏格列波糖还有抑制肠道淀粉酶的作用,使淀粉分解减少,此类药物对降低空腹血糖无作用,该药最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只有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尿病。也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并用。在餐前给药,一般是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服。 1.4 外源性胰岛素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胰岛素有两类:一类从牛、猪胰腺提取纯化而得;另一类是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优于牛、猪胰岛素。 1.5 中药及中成药 (1)单味中药: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病,在历代医籍中有大量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如泽泻、知母、葛根、西洋参、天花粉和地黄等。也有人用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证明,黄连素有修复胰岛β细胞的作用[9]。(2)纯中药制剂;如胰活散冲剂、降糖通脉胶囊。珍芪降糖胶囊是国际上治疗糖尿病的最新型口服纯中药制剂,主治成人各种类型糖尿病,老年型、幼年稳定型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3)复方中西药制剂:将中药与西药混合制成降糖药的消渴丸和降糖舒,消渴丸是一种研究最早的复方中西药混合类口服降血糖药物,因每10粒中含有格列苯脲25mg,故宜餐前半小时服用。 2 治疗药物的选用 口服药物种类的选用原则:主要依据病人的体重,肥胖的病人偏向使用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消瘦的病人使用磺脲类或胰岛素。另外,在法国人们还通过监测周期血糖来指导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10]。 对于1型糖尿病,一般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2型糖尿病占患者95%以上,其首选药物选用如下:二甲双胍优先用于肥胖患者和空腹高血糖患者;磺酰脲类适用于非肥胖或轻度超重的患者;曲格列酮在耐受胰岛素患者中应用更好;阿卡波糖或伏格列波糖用于明显餐后高血糖患者和老年患者。从实际出发,根据血糖水平,来确定首选药物。对空腹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的患者,如仅是轻中度超重,则最好首选小剂量磺酰脲类。对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l的患者,应首选磺酰脲类,若效果不够理想,可联合二甲双胍或和阿卡波糖来治疗。对已有明显胰岛素分泌障碍的患者,若足量的磺酰脲类、二甲双胍或和阿卡波糖联用,仍不能控制血糖时,则需在上述口服药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胰岛素(12~20u/d);联合用药:(1)磺酰脲类:与二甲双胍联用,可再加用阿卡波糖或伏格列波糖。与胰岛素合用的先决条件是存在内源性胰岛素分泌。(2)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合用有协同作用;与阿卡波糖或伏格列波糖合用,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与曲格列酮联用产生协同效应。(3)阿卡波糖或伏格列波糖: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血糖波动,特别是餐后早期高血糖和晚期低血糖,还能使胰岛素用量减少5%~20%;至今尚未见有评价阿卡波糖或伏格列波糖与曲格列酮联合用药的报道。(4)曲格列酮与胰岛素合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胰岛素用量,特别适用于每日多次肌注胰岛素超过30u而血糖仍难以控制的niddm患者(hbalc水平>85%)。 3 治疗药物新进展 3.1 外源性胰岛素 诺和诺德开发了一种新的长效胰岛素nn304;口服胰岛素(胶囊、胶丸、微囊,也有用凝胶、片剂及油水复合包裹性乳液)如lilly公司已在美国和欧洲对重组人胰岛素的一种口服剂型af401进行临床试验。 3.2 胰岛素样作用药 有glp-ⅰ(强降血糖肽);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c肽;纳格列奈。 3.3 新开发的ins制剂 非胃肠给药途径的有肌内注射剂、静脉注射剂、腹膜内给药系统、连续皮下ins输注系统(胰岛素泵);非注射给药的有ins毫微囊、ins脂质体、生物载体ins(口服)等,此类药口服可避免药物被胃强酸及消化酶破坏。鼻腔给药气雾剂、直肠给药及颊粘附给药、肺部吸入剂。 3.4 钒类化合物 无机钒和有机钒两类,无机钒主要有钒酸钠、偏钒酸钠和硫酸氧钒;目前已有钒制剂进入ⅰ期临床[11]。 【参考文献】 1 刘世宽.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山东医药工业,2005,19(4):26-27. 2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98. 3 noel dixon.antidabetic agents.pharm j,2002,268:538-539. 4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59-465. 5 冉兴天.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0,20(5):225. 6 孙明.内科治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8. 7 陆效平.抗糖尿病药rosiglitazone.药学进展,2000,24(2):122. 8 杨世亭.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中国药学杂志,1998,23(4):246. 9 潘明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刊,2001,36(3):49. 10 杨秋萍.简介法国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对策.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9(3):58-61. 11 scheme aj.the treatment on norr insulin depear ndenl diabe-les mellitus in 1999s.drugs,1997,54(3):355-368. |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糖尿病 >> 浅谈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浅谈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简介: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1.2亿人,美国约有糖尿病患者1600万人,中国糖尿病患者约有3000万人,据who最新数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目前的4倍,亚洲和非洲的糖尿病患者将是目 ... 关键字:糖尿病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