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0-04-08 18:23:38 作者: 新特药房 来源: 互联网 浏览次数: 193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简介: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是由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皂苷钠盐制成中药注射剂,其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 和七叶皂苷钠 B,具有抗渗出、化瘀血、消肿胀、清除自由基、控制炎症的功效,常用于各 ...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是由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皂苷钠盐制成中药注射剂,其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 和七叶皂苷钠 B,具有抗渗出、化瘀血、消肿胀、清除自由基、控制炎症的功效,常用于各种创伤和手术后水肿、血肿。由于其疗效确定,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输液性静脉炎是其最常 见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并直接影响到该药的临床应用。为了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导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与防治对策,我们对本院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发生静脉炎的 20 个病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统计2003 年1 月至 2008年6 月我院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发生静脉炎的病例,共获 20 例。对这些病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静脉炎出现时间、用药剂量、合并用药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 20 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中,男性17例(85.0%),女性 3 例(15.0%)。其中年龄在 17~29 岁 的 7 例(35.0%),年龄在 30~60 岁的 11 例(55.0%),年龄大于 60 岁的为 2 例(10.0%),平均年龄 37.8 岁。本组患者的原患疾病分别为髌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手外伤等。 2.2 静脉炎的发生时间与用药剂量 本组病例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时间与用药剂量情 况见表 1。
2.3 稀释液及其用量 20 个病例均以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稀释液,其中5例(25.0%)稀释液用量为250mL,15例(75.0%)稀释液用量为 500mL。 2.4 合并用药情况 本次调查中,单一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出现静 脉炎的有 18 例,占 90.0%;二药合并使用的有2例,占10.0%。因而更可明确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与静脉炎 发生的相关性。 2.5 静脉炎的分级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的静脉输液护理 操作标准,静脉炎分为 5 级:0 级无临床症状;1+ 级穿刺部位有红斑,伴有或无疼痛;2+ 级穿刺部位有红 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3+ 级穿刺部位有红斑、疼 痛,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4+ 级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长度>2.5cm。根据与医生、护士和患者的交流、观察,确定本 调研中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发的 20 例静脉炎中,16 例(80.0%)为 2+ 级,4 例(20.0%)为 3+ 级。 2.6 静脉炎的治疗与转归2+ 级静脉炎的治疗采用局部用 50%的硫酸镁湿 敷或使用 40℃~60℃温水毛巾热敷 5~10分钟,每日2次或3次,2 天或3天症状即可减轻,4~6 天时16 例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3+ 级静脉炎治疗使用多磺酸 黏多糖软膏涂抹在穿刺部位表面,每天 2~3 次,连用3 天后有 2 例患者穿刺静脉肿胀、疼痛症状减轻,沿静脉血管走向条索状红线消失。但有 2例患者仍有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发红及静脉血管的条索状红线。1月后,此2例患者前来复查时,血管的条索状红线仍未消褪。 3 讨论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 肿胀,也用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说明书用量用法规定: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按体重 1 日 0.1~0.4mg/kg,或取本品 5~10mg 溶于 10%葡萄糖注射液 或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中供静脉滴注;也可取本品5~10mg 溶于 10~20mL 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供静脉推注。重症患者可多次给药,但1日总量不得超过 20mg,疗程 7~10 天。 3.1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用量过大,配制的溶液浓度过高 本组患者中,1例每日用量为 40mg,4 例为每日用量 30mg,按 kg体重计算,剂量均超过了说明书中规定的 0.1~0.4mg/kg的剂量,且配制时均使用 250mL 氯化钠注射液为溶 媒。从表 1看出,每日用量大的患者,静脉炎出现时间 较早,且症状严重,消褪的也较晚。其原因为高浓度的七叶皂苷钠为刺激性强的药物,其 pH 值和渗透压与 血液相差较大,组织间液被吸入血管,使血管内压力 升高,内膜受损,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因此,每日用量 大及溶液浓度高是临床应用七叶皂苷钠导致静脉炎 一个重要的原因。 3.1.2 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配制的溶液 pH 值过低 本次调查中 20 个病例均是采用氯化钠注射液配制七 叶皂苷钠溶液,配制成的溶液 pH 值为 4.6[1]。研究表 明,低 pH 值的溶液更容易引起输液性静脉炎,是输液 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之一[2]。正常人体血液的 pH 值 为 7.35~7.45,在此范围以外的溶液均会干扰血管 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静脉炎的发生[3]。如 Kuwahara 等[4]的动物试验表 明,在固定输液时间(6 小时)的情况下,不同 pH 值的溶 液对静脉的刺激作用不同,pH 值为 4.5 的溶液,100% 诱发严重的外周静脉血管炎,pH 值为 6.5 时,即使增加 输液的时间,也没有静脉炎发生。用氯化钠注射液配制 七叶皂苷钠溶液时,明显低于人体正常的值,这可能 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3.1.3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中的杂质 随着七叶皂苷钠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制定的新的 国家标准规定:七叶皂苷钠中含七叶皂苷 A 和七叶皂苷 B 分别为 25.0%~45.0%和 20.0%~35.0%[5],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元、苷元、脱酰基的降解产物和其他 杂质。药物中的微粒可能是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3.2 预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措施 3.2.1 调节溶液 pH 值 李葆华等[6]研究发现,实验组 将 25mg 七叶皂苷钠加入 250mL 氯化钠注射液中,并加入 15%碳酸氢钠将溶液 pH 值由 4.6 调整至 7.4左右,可以明显减少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并证实 调整值对七叶皂苷钠溶液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药物有 效成分总皂苷含量变化不大,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因而,可建议临床试用此方法调整输注溶液 pH 值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2.2 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注 我院输注七叶皂苷 钠溶液通常使用过滤介质孔径为 10~12μm 的普通输 液器。张琳等[7]研究结果显示,使用 3μm 孔径的精密 过滤器注射局部无痛率明显高于普通输液器组,而静 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普通输液器组。因而,使用 精细过滤输液器,能够更有效地滤除药液中的不溶性 微粒,减少微粒对血管的刺激,降低临床输液性静脉 炎发生率。 3.2.3 适当加快给药速度 传统的观点认为,在输注那 些对静脉壁有刺激性的药物,降低输液速度可以减少 药物对输液静脉的刺激作用[8]。因而我院在输注七叶 皂苷钠时,护士将滴速控制在 30~40 滴 / 分,以期降 低静脉炎的发生。而董桂芬等[9]研究发现,适当加快 七叶皂苷钠的输液速度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对同 一患者前后 2 天采取不同的输液速度(分别为 60 滴 / 分和 30 滴 / 分),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观察都表明加快 滴注速度、减少输液时间可以减少输液性静脉炎的发 生。因而,在临床工作中,短时间内快速给药,可能是 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的简单可行的办法。 3.2.4 加温后恒温输注液体 常温液体与人体温差较 大,冬天更为明显,易造成血管收缩,液体短时间内进 入血管,易造成血管堵塞,供血不足,易引发静脉炎。 张美玲0]研究发现,输注七叶皂苷钠时,将输液器置 于加热泵上,将输入的液体进行持续加热,使输入液 体保持 20℃左右直至输液结束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 发生。因而,临床工作中可采用加温后恒温输入七叶 皂苷钠液体的方法,以预防静脉炎发生和降低局部刺 激症状和血管壁损伤,而且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3.3 静脉炎的治疗 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继续使用该血管输液并抬高患肢。对于 1+、2+ 级的静脉炎患者可以采用局部热敷的方式,还可以同时进行局部封闭,以降低对 血管的损害和局部皮肤坏死的发生。若静脉炎已至3+ 级以上或局部缺血造成的静脉坏死的,热敷是无 益的,因为它不能使强烈收缩的血管重新舒张,反而可能因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加快,氧耗量增加,促进 了坏死进展[11] 。此时可采用外用多磺酸黏多糖软膏、 局部灌洗、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静脉炎早期积极的治疗将取得更好的疗效。 4 结语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是其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静脉输注此药时,应按规定剂量使用,选择适宜的溶媒,调节合理的 pH 值。操作过程中,建议使用精细过滤输液器,适当提高输液温度和加快滴速 是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有效可行的措施。一旦发生静 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采取热敷等治疗措施,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