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ASD大会期间,举办了“胰岛不抵抗综合征”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专题研讨和卫星会议,并有多篇评价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对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及其他危险因素治疗作用的论文。本文对这次会议主要内容进行整理,综述如下。
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在专题研讨会上,加拿大多伦多的Zinman教授指出:“胰岛素抵抗是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糖耐量低减、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突出特征。而这些情况又使病人的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升高。HDL胆固醇降低、LDL胆固醇升高、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和中心性肥胖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突出特征。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这些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联系。并且,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常伴有纤溶系统异常,表现为高凝状态和炎性标志物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还与颈总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有关,进一步证明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联系。”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种因素是否可以改变?Zinman教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说,虽然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临床研究探讨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方法在预防心血管病变方面的效果,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有效地改变已知是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替代指标。”这些指标改变包括:血压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水平降低、血脂成分的改善、脂肪分布的改变、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等。他总说:“随着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多重代谢改善作用的深入认识,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这类药物确实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早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善心血管的预后。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强效的胰岛素增敏剂,对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一些代谢异常具有改善作用,对非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有改善作用。例如,文迪雅可以使CRP和PAI-1的水平降低约30~35%,同时使血管的反应性升高近40%。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长期影响还没有定论。DREAM(雷米普利和罗格列酮预防糖尿病研究)和RECORD)(罗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心脏预后和血糖调节的评价)大规模研究将提供一些答案。TRIPOD研究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干预治疗可能延缓或预防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强效的胰岛素增敏剂,对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一些代谢异常具有改善作用,对非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有改善作用。例如,文迪雅可以使CRP和PAI-1的水平降低约30~35%,同时使血管的反应性升高近40%。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长期影响还没有定论。DREAM(雷米普利和罗格列酮预防糖尿病研究)和RECORD)(罗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心脏预后和血糖调节的评价)大规模研究将提供一些答案。TRIPOD研究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干预治疗可能延缓或预防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Haring教授解释了目前已知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他总结说,已经发现了一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有影响,对胰岛素敏感性有影响的基因包括PPARγ、PGC1、脂联素(adiponectin)和钙激活蛋白酶基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基因包括KIR、PPARγ和IRS1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最常见的亚型γ基因,是目前公认的糖尿病危险基因。这种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脂毒性、脂肪细胞因子表达等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病。从早期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经过糖耐量低减进一步发展为有明显临床表现的2型糖尿病,这个过程中起主要决定作用的可能是脂毒性,脂毒性与营养过度、体重超重和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有关。存在脂毒性的情况下,PPARγ起“主调节剂“的作用。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发挥多方面的有益作用。许多研究不仅显示了PPARγ激动剂有控制血糖和抑制游离脂肪酸的作用,而且也提供了PPARγ激动剂其他作用机制的证据例如保护β细胞功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微观炎症过程。
文迪雅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芬兰学者的两项研究结果
芬兰的Virtanen医生报告了一项文迪雅和二甲双胍对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这是首次探讨在体内脂肪储备不同的情况下,文迪雅对脂肪组织代谢的影响。研究对象(44例)为新确诊和/或饮食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人按双盲方式接受文迪雅(4mg, bid)、二甲双胍(1000 mg, bid)或安慰剂治疗,共26周。治疗前后测定葡萄糖的摄取量,测定部位包括腹部和大腿皮下脂肪以及内脂肪组织。结果表明:文迪雅使全身的葡萄糖摄取没有影响。此外,文迪雅增加了胰岛素刺激下每千克内脏脂肪和大腿皮下脂肪中的葡萄糖摄取量。Virtanen医生指出,文迪雅对胰岛素的致敏作用在大腿皮下脂肪组织部位表现得最为明显,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这些部位表现得最为明显,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这些部位的体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明显升高。
胰岛素抵抗情况下,胰岛素和运动协同作用被削弱。芬兰学者Hallsten医生报告了这方面的证据表明文迪雅在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增强胰岛素和运动刺激的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而二甲双胍似乎没有这方面的作用。在为期26周的双盲研究中,45例新确诊为2型糖尿病或用饮食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接受文迪雅( 2 mg, bid, 2周,然后4mg, bid)方案或二甲双胍(500 mg, bid, 2周,然后改为1000mg, bid)方案治疗,采用安慰剂对照。结果表明:文迪雅使静息状态下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增加了38%(p=0.005),全身的葡萄糖摄取量增加了44%(p=0.001)。单组运动试验表明:胰岛素刺激期间,文迪雅治疗组病人运动诱导的葡萄糖摄取量提高了99%(p<0.0001=。但二甲双胍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的骨骼肌以及全身葡萄糖摄取量没有增加。文迪雅和二甲双胍治疗组的HbAlc均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文迪雅对β细胞的作用
瑞典学者Juhl医生研究了文迪雅对β细胞的作用,研究对象为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人随机分组进行双盲试验,治疗组用文迪雅(4 mg, bid),对照组用安慰剂,疗程13周。结果表明“文迪雅治疗组的空腹血糖明显降低(与安慰剂比较p<0.01=。胰岛素敏感性升高(与安慰剂相比p=0.05)。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均不受文迪雅治疗的影响。但是,非刺激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减少,因为胰岛素分泌的爆发量减少约30%(p=0.001),脉冲分数减少了约20%(p=0.02)。波动式葡萄糖滴注刺激脉冲式胰岛素分泌的能力增强(p=0.05)。Juhl医生总结说,文迪雅虽然对β细胞分泌能力本身没有影响,但文迪雅治疗后,葡萄糖诱导的高频胰岛素脉冲式分泌能力得到改善,这样可能有利于胰岛素发挥作用。这表明,细胞的敏感性增强,对生理浓度范围内的葡萄糖变化的反应能力增强。
文迪雅对慢性炎症的作用
慢性炎症作用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病发生、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美国Mohanty医生认为,文迪雅的抗炎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潜在的益处,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是动脉血管壁的慢性炎症。Mohanty医生研究了文迪雅对11例半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病人的抗炎作用,这些病人的治疗方案是文迪雅4 mg,qd, 共6周。资料表明文迪雅可使单核细胞内的促炎症转录因子NF-κB的含量受到快速持续的抑制,单核细胞产生的反应性氧(ROS)也减少。Mohanty解释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单核细胞参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炎症变化,随后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作为泡沫细胞进入内皮下的血管内膜。文迪雅也可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血浆浓度降低。文迪雅还引起CRP浓度的降低,这种作用也很有意义,因为血浆CRP浓度是非糖尿病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显著预测因素,其预测价值与肥胖和空腹胰岛素浓度无关。文迪雅治疗还增强了缺血后血流量介导的肱动脉扩张。
Mohanty总结说,文迪雅对血管反应性的改善,对反应性氧的抑制作用,以及抗炎效应均表明,长期用这种药物治疗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Mohanty总结说,文迪雅对血管反应性的改善,对反应性氧的抑制作用,以及抗炎效应均表明,长期用这种药物治疗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文迪雅的其他作用研究
意大处学者Gastaldelli等研究表明,文迪雅可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抑制糖异生降低内源性葡萄糖的释放。英国学者Harte等研究表明,胰岛素和文迪雅联合治疗与对照组相比,在体外可降低胰岛素介导的血管紧张素的分泌。还需要临床研究证实这种联合方案在体内的效果,并探讨与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长期联合应用的效果。
美国的Miyazaki等研究提示,文迪雅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是肌肉中的下游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增强的结果。Miyazaki医生报告说,胰岛素信号传导改善和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降低之间缺乏联系,说明文迪雅对IRS-1相关的IRS-IPY和p85具有直接的胰岛素致敏作用。Miyazaki医生总结说,文迪雅诱导的血浆游离脂肪酸降低增强了肌肉中胰岛素的作用。这种作用与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