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眼科 >> 白内障 >> 疾病综述 >> 白 内 障

白 内 障

——白 内 障

2005-05-20 13:04:58  作者:Prince  来源:Prince  浏览次数:79  文字大小:【】【】【
关键字:白内障
白 内 障
 
    白内障是常见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人眼中有一个组织叫做晶状体,正常情况下它是透明的,光线通过它及一些屈光间质到达视网膜,人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一旦晶状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混浊,就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使人看不清东西,便是发生了白内障。也就是说,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
  
    什么是白内障白内障是如何形成的?   
  
    人眼的晶状体像一个透明的双凸透镜,光线透过它在视网膜上汇聚。当晶状体混浊时光线的透过就要受影响,看东西就会不清楚,这种晶状体的混浊称为白内障白内障按其原因不同分为发育性、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中毒性、代谢障碍性、皮质类固醇性和后发性等数种。发育性白内障又称先天性白内障,有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内生性原因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具有遗传性;外生性的原因是指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所造成的损害,如母亲在妊娠前期6个月内患有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以及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均有可能引起。老年性白内障形成中主要是蛋白质的变性,不溶性蛋白、钠和钙等含量的增加,钾和维生素C减少和谷胱甘肽的缺如。晶状体蛋白中的85%为水溶性的白蛋白,水溶性白蛋白可以转变为不溶性蛋白,年龄愈大,不溶性蛋白含量愈多;另外维生素C缺乏、晶体pH值的改变以及一些有毒物质渗入晶体都可引起晶体蛋白的变性,产生混浊。对于老年人晶体氧化损伤是白内障形成的最初因素,白内障形成的危险因素有饮酒过量、吸烟过多、妇女生育过多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但至今老年性白内障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清楚,还有待继续研究。并发性白内障是由某些眼病本身引起的晶状体混浊,如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高度近视以及化脓性角膜溃疡、陈旧性眼外伤等眼病均可引起并发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包括机械性、辐射性、电击性。代谢障碍性白内障临床多见糖尿病性白内障。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是因眼局部或全身长期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引起。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或线状摘出术后,残留的皮质及囊膜发生混浊
  
    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和分期是怎样的?  
  
    白内障主要分为皮质性和核性两大类,皮质性白内障是最多见的类型,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
  
    (1)初发期:最初在晶状体赤道部的皮质出现放射状的乳白色楔状混浊,其基底在赤道部,尖端向瞳孔中心,混浊条纹之间皮质仍然透明,散瞳后,用彻照法检查可见晶状体的赤道部红色背景上出现黑色的楔状条状阴影,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混浊位于周边部呈羽毛状,初期混浊发展甚慢,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有的长期停留在此阶段而不发展。
  
    (2)未熟期:晶状体赤道部的楔状混浊逐渐扩大并继续向瞳孔区和深层发展,全晶状体外观上呈现乳白色的混浊,但混浊并不均匀,原来的各个楔状混浊互相融合后,仍可清楚地显示放射状条纹,此期皮质层水分增加而使晶状体膨胀、前房变浅,可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因皮质尚未完全混浊,虹膜投影存在。
  
    (3)成熟期:晶状体皮质完全混浊,外观上呈弥漫性乳白色,晶状体的膨胀完全消退,前房深度恢复正常,虹膜投影不存在。
  
    (4)过熟期:晶状体皮质的蛋白质变性继续发展,纤维结构已完全破坏,外观上,放射状条纹消失,晶状体呈均一的白色混浊,由于分解产物及水分不断排出,前房可变深、虹膜震荡、前囊混浊而皱褶。由初发期至成熟期所需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5~10年不等,也有发展较快者。
  
  如何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白内障有各种不同类型,对于发育性白内障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母亲在怀孕期间特别是胚眼形成阶段,即妊娠前3个月内,应谨防感冒、发热、风疹、荨麻疹等,一旦发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对胎儿造成损害。另外,应补充充足的维生素。注意眼睛的防护,防止机械性、放射线对眼睛的损伤,教育儿童不要用锐器打闹,不要玩危险玩具,以避免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当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应控制血糖;慢性葡萄膜炎应积极查找病因,并坚持治疗,预防复发。老年性白内障是多发病,原因复杂,包括营养、代谢、内分泌变化、紫外线照射、环境因素等,预防应根据情况注意营养及防护。中医采用辨证施治,常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调整机体的整体平衡。
  
    早期白内障治疗的药物有哪些?  
  
    白内障治疗的药物一般有以下几类:①辅助营养类药如利眼明、Colin-rosol等。②与醌类学说有关的药物如卡他林、法克林、白内停、治障宁等。③抗氧化损伤药物如谷光甘肽、硫拉、SOD等。④其他类如腮腺素、仙诺特、视明露等。 
  
  白内障手术方法有哪些?  
  
    常用白内障手术方法有白内障囊内摘出术、白内障针吸术、白内障针拨术等,随着显微手术的发展,又出现了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术等。
  
    传统的白内障囊内摘出术是把晶状体包括囊膜完整摘除,不能保留晶状体后囊。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特点是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前房闭合性抽吸灌注方法进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白内障治疗——古老又高新
  
    白内障,尤其是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第一位致盲眼病,占致盲眼病的25%~50%。据WHO统计,当今世界有1500万白内障致盲患者,而我国普查分析,约有400~500万白内障患眼待手术。
  
    医学上把人眼内晶状体的混浊叫白内障。晶状体是眼内惟一的一个有聚集光线能力的完全透明的凸形状的组织,它把来自外界经角膜和瞳孔进入的光线,集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这样人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万象世界。如果晶状体混浊不透明,所看的东西就变得模糊不清,严重者则看不到外部世界,患眼的瞳孔由黑变白,故人称白内障
  
    白内障有多种类型,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等,其中主要是老年性白内障。在我国,50岁以上的人散瞳检查可发现,有不少人有不同程度的晶体混浊,60岁以上已为常见,70岁以上多达90%~95%。
  
    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如同人体衰老一样,虽经几十年大量的研究,原因仍不十分明确。目前多数学者公认白内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年龄相关,最初的和最主要的因素是氧化损伤致使晶体蛋白结构的改变。相信在人类全部基因密码解密后,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可望对白内障的成因有明确的解释。
  
    白内障的治疗,在古巴比伦草书、埃及金字塔羊皮书及中国甲骨文中都有记载。但直至今日,尚无一种真正有效的药物可阻止白内障的发展。但眼科医生并不放弃努力,他们用手术治疗给老年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
  
    公元前150年,希腊医生Celsus用一扁针插入眼内,将混浊晶体从瞳孔拨开,压至下方,这就是最早的白内障针拨术。1745年,法国医师Daviel划时代地开创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其方法是把眼球切开,取出白内障。1949年,英国医师Ridley用手术取出混浊的晶状体,在原来位置植入一个人造的透明的晶状体,效果出奇地好,且方法安全可靠,因此,在全世界迅速推广。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人类第一个有功能人造器官的取代手术,这种手术可使95%的人术后获得0.5以上的矫正视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乳化手术于60年代应用于临床。超声乳化手术是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改进与发展。经典的植入手术是经角膜缘切口,切除晶体前囊中央部分,把混浊的晶体从此切口中取出,然后植入人造的晶体,缝合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是用一种超声波导入眼内,把混浊变硬的晶体粉碎呈乳状,吸出,再植入人工晶体。这样切口小愈合快,术后散光小,不用缝线,甚至可在门诊手术,如果合并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效果更好。
  
    为适合我国广大中小城市,甚至大城市中较晚的白内障患者的需要,眼科医生又改进手术方法,发明一种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此术式继承发扬了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和用具,改进了传统常规手术。由于手术中不用超声乳化仪,所以术中无超声能量的损伤,切口只需缝合1~2针,甚至不缝,术后反应也小。
  
    科学之路永无止境,眼科医生并不满足现状。他们已经研究并即将推出的是激光乳化术,即用YAG激光或Erbium(铒)激光替代超声波将晶体粉碎乳化,从而使切口更小,几乎不产生热量,对组织损伤更小,为下一步植入有调节力的人工晶体做准备。
  
    白内障是晶状体部分或全部混浊的一种眼科疾病。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老年性白内障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系晶状体退行性改变所致。双眼可先后发病或同时发病。临床上初起时眼前出现固定性飞蚊症、复视或双眼多视症,瞳孔有不同程度的发白至完全变白,视力逐渐下降至消失,仅有光感。 
  
    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老年人中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它是由于眼内透明的晶状体发生变性和“老化”,逐渐变得混浊而不透明,并造成视力减退,甚至看不见。多发生在50岁以后,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视力有明显影响时,可以作白内障摘除手术,并可同时植入人工晶体,或在手术后配戴适度的眼镜或角膜接触镜,达到重见光明,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

· 糖尿病性白内障病因与药...
· 警惕白内障背后的其他眼病
· 白 内 障

推荐文章

更多

· 糖尿病性白内障病因与药...
· 警惕白内障背后的其他眼病
· 白 内 障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