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来源于可可树的种子,可可树是热带长绿植物,梧桐科,原产于南美,现在广泛在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种植,只能生长在南纬20度到北纬20度之间。可可树最高可达15米,每棵树一年只可以收获1-2千克干可可豆,经发酵、晒干、研磨可提炼可可浆,用以制造可可粉。
英国南安普顿的一直研究队伍表示,每天喝一杯可可饮料可以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的作用,这样就能够阻止血液中致命的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脏病发生的几率。
而当血栓随血液运行到我们的大脑或者心脏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例如中风和心脏病。而这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在血液中的血小板。
专家称,在可可中含有一种成分叫做类黄酮,这种物质在红酒中同样出现。类黄酮能够对冠心病的发生起着预防作用。但是同时研究人员在可可中发现了另外一种或许是可以抑制血栓形成的物质。
这一发现将为治疗和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带来重要的新突破。但是同时这也意为着每天一杯可可将称为很多人每天必须的饮食规律。
人类食用可可的历史大约在三千年前,美洲的玛雅人就开始培植可可树,称其为cacau,将可可豆烘干碾碎,和水混合成一种苦味的饮料,后来流传到南美洲和墨西哥的阿兹台克帝国,阿兹台克人称其为xocoatl,意思为“苦水”,他们为皇室专门制作热的饮料,叫Chocolatl,意思是“热饮”,是“巧克力”这个词的来源。
16世纪时哥伦布和西班牙人都发现并描述了这种植物和饮料,但他们不感兴趣。1544年一个多米尼加的玛雅贵族代表团拜访了西班牙的腓力王子,他们随身携带自己喝的可可饮料,是加了香草等香料的起泡沫的饮料,引起西班牙人的兴趣,他们也开始喝这种饮料,并加入糖和其他配料。
1585年第一艘从墨西哥运载可可豆的船到达西班牙,意味着已经有了消费的需要。后来逐渐向欧洲其他国家流行,1657年,一位法国人在伦敦开了第一家出卖巧克力的商店,但店的名称叫“咖啡烟草商店”,到1674年才发明了制造固体巧克力的方法。
18世纪后,巧克力的价格开始下降,巧克力的消费更加普及。1753年生物学家林奈正式为可可树命名,他不喜欢“可可”这个词,把它命名为Theobroma cacao, theobroma是希腊语,意思是“神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