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前夕,国际糖尿病联盟第一次警示亚洲各国政府,糖尿病并发症将使各国医疗成本不可控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已经迫在眉睫。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并发症的防治工作要先于医护人员、先于家属,从患者开始,患者应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作为一种生活使命。
一组数据显示出糖尿病并发症的严峻:
1.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2.因为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糖尿病平均减短5-10年的寿命;
3.伴随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概率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2倍;
4.超过80%的亚洲糖尿病患者比以往更有可能经历突发性中风和心脏病;
5.中国治疗心血管并发症的费用占据了一个糖尿病患者80%的医疗费用;
6.到2025全世界大约有3.3亿人将患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费用将占据一个国家整个医疗支出的7%-13%;
7.糖尿病患者的截肢可能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40倍;
8.临床上7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每30秒就有人因为糖尿病足而失去一条腿;
9.85%的截肢是可以避免的;
10.在亚洲大陆,100个糖尿病患者就会有一个进行截肢手术;
11.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三甲医院的统计资料表明,在2000年,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人均住院费近1.5万元。
国际糖尿病联盟的专家指出,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血糖监控是血糖控制的根本。因为血糖监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认知和行动,所以患者是并发症防治的“主力军”。在今年“世界糖尿病日”来临前夕,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作为本次亚太指南编委会的唯一一位中国糖尿病专家,北京人民医院的纪立农教授指出,指南明确规定了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必须控制在6.5%以下,患者应该每3-6个月到医院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但是目前我国仅有不到3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纪立农教授说,糖尿病患者必须是自己血糖的“主人”,扮演血糖控制的核心角色,这就要求患者具备应有的知识。
国际糖尿病联盟的专家透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中,没有接受糖化血红蛋白这样一个常规检测的患者人数惊人地高。纪立农教授指出,这是因为很多患者认为监控了餐后或空腹血糖就足够了,但其实这是混淆了监控指标与诊断指标。因为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测定,反映患者的某一具体时间血糖水平,且易受进食和糖代谢等因素影响。而糖化血红蛋白可稳定反映以前数周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日常血糖的检测就好像一场日常的小测验,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则相当于一次期末考试,因为这是一个基于几个月测试结果的平均分数。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太高的话,治疗就要适当地进行调整来减少发生中风、心脏疾病、肾衰竭、失明以及截肢手术的风险。
纪立农教授担忧地指出,不幸的是很多患者仍选择可靠性不高的日常监测手段,不知不觉地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率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
今年是第十六个“世界糖尿病日”。从2001年开始,每年11月1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都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主题,从关注糖尿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到视网膜病变。今年的主题聚焦糖尿病足,是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主题的最后一年,但是世界各地专家们清楚地意识到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才刚刚开始,每个患者对血糖监测仍迫切需要正确的认知,并建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纪立农教授说,希望糖尿病并发症的全面防治始于每个患者的“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