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疾病多为蚊、蠓、蜂、蝎等咬螫引起。
蚊有刺吸型口器,雌蚊吸血时以口刺器刺入皮肤吸血同时分泌唾液,后者所含的抗凝物质防止血液凝固并可使局部皮肤过敏。
蠓比蚊小,呈黑褐色,夏秋季节最常见,成群飞舞于草丛、树林及农舍附近。
常见螫人的蜂类有蜜蜂、胡蜂、蚁蜂、细腰蜂和丸蜂等,蜂尾均有毒刺与体内的毒腺相通,蜂螫人时毒刺刺入皮肤并将毒汁注入皮肤内,多数蜂毒汁为酸性,主要成分为蚁酸、盐酸、正磷酸,而胡蜂毒汁为碱性,含有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磷脂酶A、透明酯酸酶、神经毒等物质。
蝎尾部最后一节是锐利的弯钩即刺螫器,与腹部毒腺相通。螫人时将强酸性毒液注入皮肤内。毒液中含神经性毒素、溶血毒素、抗凝素等,可引起皮炎或全身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