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白色斑片。病程慢,病因不明。本病易于诊断,但治疗困难。
1 西医治疗
1.1 手术治疗
手术是目前最新且较为理想的治疗白癜风的方法。白癜风,尤其是节段型者,对药物反应差、疗效低。对于稳定期、药物治疗无效及节段型者,手术有见效快、疗效肯定的优点。手术分为2种:自体表皮移植法和黑素细胞移植法。
1.1.1 自体表皮移植法
用自体表皮移植法治疗白癜风,首先由Haxthausen于1947年获得成功。此后陆续有人采用此法治疗本病。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也相继开展这一疗法。一般用负压吸疱法,即在白斑区和正常皮肤处各吸取1 cm左右的水疱,剪下正常皮肤的疱壁贴附于已去除表皮的白斑上。用消毒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封包1周。每2周或1个月随访1次,直至移植片成活。此法不需麻醉,供、受皮区无瘢痕形成。
[1]也有人用液氮冷冻起疱法取得满意疗效
[2]认为生物发疱法效果较负压吸疱法好(前者成功率91%,后者为81%)。
[3]此外,尚有磨削法,术后6个月随访,效果较吸疱法更为理想
[4]于手术前后1个月让患者口服和外用激素,使进行期白癜风不再成为手术禁忌证。对于反复移植失败的病例
[5]于术中在白斑去表皮的裸面上滴加黑素生成素,再盖以黑素生成素浸泡过的供皮皮瓣,结果移植片全部成活。
[6]于术后白斑区涂8-甲氧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e,8-MOP),再照射长波紫外线,治疗100例白癜风患者,细胞成活率达97.5%。为了观察移植区新生色素的维持情况,有学者做过追踪观察:术后当时色素细胞成活率为95.90%,2月后78—80%移植区色素面积明显扩大,总有效率仍为93.63%。
1.1.2 黑素细胞移植法
1987年Lerner首次用培养的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获得成功。黑素细胞培养又分为带黑素细胞表皮培养和黑素细胞纯培养。国内用带黑素细胞的表皮培养法治疗18例皮节型白癜风患者,均获得成功;15例1次移植色素恢复率平均84.5%,3例面积较大者2次取材培养移植,色素恢复率近90%。还用黑素细胞纯培养方法治疗稳定期节段型患者16例,15例获得满意疗效,3个月后平均色素恢复率达82%。
1.2 药物治疗
1.2.1 呋喃香豆素类
这类药物是治疗白癜风传统的有效药物,需配合紫外线或日光照射,常用的是8-MOP。认为其作用机理是:①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效应,增加表皮黑素细胞的密度,将还原黑素氧化成黑素,且通过皮肤炎症反应,破坏皮肤中的巯基,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加,促进黑素的合成和运转;②刺激角朊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作用于促黑素细胞生长因子,使表皮或毛囊中剩余的黑素细胞增殖;③消除黑素细胞膜上的白癜风相关抗体的表达,阻断对黑素细胞的细胞毒反应。
用主要成份为8-MOP的“甲氧沙淋”口服治疗108例白癜风,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总有效为70.4%,显效率30.6%。这类药也常被用作外用药。用20%补骨脂酊外涂治疗78例白癜风,总有效率为79.71%,明显优于液状酚(37.14%)。
1.2.2 皮质类固醇激素
激素可以恢复细胞的正常免疫功能,阻断免疫反应对黑素细胞的不利影响。对暴露部位及泛发型、进行期,尤其是应激状态下皮损发展迅速或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白癜风,内服激素有较好疗效。常用强的松15 mg/d,连续用药1.5个月~2个月,见效后递减,至隔日服1片,维持3个月~6个月。激素也可作为局部用药,用自身静脉血加确炎舒松A在白斑区皮内注射,1次/周,10次为1个疗程;128例白癜风患者经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4.53%。
1.2.3 阿托品
该药可增加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皮损处物质代谢,并能调整组织、细胞、神经的营养状态,有利于黑素细胞的恢复。具体用法:0.1%硫酸阿托品1 ml加注射用水12.5 ml稀释,皮损处做皮内封闭;有人用此法取得91.3%的总有效率。因作局部应用,其副作用不明显。
1.2.4 铜制剂
铜离子为酪氨酸酶的重要辅基,与酪氨酸酶活性密切相关。0.5%硫酸铜溶液,每次10滴,Tid,放于水或牛奶中,饭后服用。
1.2.5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经羟基化后形成酪氨酸,再经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黑素。有报道口服苯丙氨酸50 mg/d,并照射长波紫外线,可使皮损部色素逐渐恢复。
1.2.6 转移因子
可调整机体免疫状态。有报道口服转移因子治疗各型白癜风103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30例、无效34例。
1.2.7 α-促黑素
α-促黑素衍生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它可能激活酪氨酸酶,并可能刺激毛囊根鞘内黑素细胞的增殖,促进黑素小体的合成。用该药以生理盐水配成0.001%浓度,外用治疗36例白癜风,限局型获得96.43%的疗效,散发型有效率25%,而4例节段型无效。
1.2.8 氮芥
氮芥外用进入人体内形成乙烯亚胺基,与巯基结合刺激酪氨酸酶,加速黑素合成。外用其盐酸制剂治疗白癜风,获得71%的疗效。外用副作用不明显,可有轻微红、痒等症状出现。
1.2.9 5-FU
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可能破坏真皮细胞或抑制因子,而这些因子可能是黑素自毁的原因。有报道外用5-FU霜治疗51例白癜风,显效率51%,总有效率89.8%。外用的副作用不明显。
1.3.0他克莫司软膏
局部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有效促进了白癜风患儿的再色素化,局部他克莫司软膏对57名白癜风患儿的效果。这些病儿平均9.2岁,用0.03%或0.1%的软膏至少治疗3月,研究者查看了他们的临床反应和并检查了图片资料。43名患儿进行过其它治疗,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改善。14人以前没治疗过。26名儿童用0.03%的软膏、31人用0.1%的。两组的反应率没有显著差异。38名治疗头、颈区的儿童中34人(89%)有反应,治疗躯干或四肢的儿童63%报告至少有部分反应。共37%的儿童有节段性损害,其中94%对此软膏有反应。根据这些结论,研究者总结说,他克莫司软膏“是儿童期白癜风的
2 中医治疗
白癜风,中医称之为“白癜”、“白驳风”。认为其发病机制或因肝肾不足、肝郁气结,或因脾胃虚弱、气血失和,或气滞血瘀、脉络阻塞致机体阴阳失衡。但无论何种病机,均由外感风邪引发。中医治疗本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内服、外用或配合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等方法均取得突破。
2.1 中药内服
2.1.1 补益肝肾,兼活血祛风
专家认为白斑是由气血不和所致。而气血不和则由肝肾不足、肝郁气滞和外感风寒引起。治疗当补肾养肝、调和气血,兼祛风邪,以蒺藜(炒)、紫草、降香、拳参、白薇、桃仁(炒)、红花、制何首乌、甘草、苍术(炒)、龙胆、白药子、海螵蛸为主研制的中药组方提取物制剂"桃红清血丸-(利尔健) 国药准字Z20025334,治疗225例白癜风,同时患处涂复方白芷酊,并加以驱虫斑鸠菊注射液肌注,每日一次,总有效率达86.2%的疗效,治愈率达到62.5%.
2.1.2 健脾益气,兼以祛风和络
专家认为白癜风属脾虚型者居多,并以与免疫学相结合的思路研制用以治疗脾虚型白癜风的中药,取得了91.7%的疗效。根据中医的“脾胃学说”组成:红花、地龙、川龙、桃仁、黄芪、桂枝、重档、当归、龙胆草、降香、墨旱莲、苍术等21味中药研究成"乌龙散"国药准字B20020429,用以调和营卫,活血祛风,健脾益肾。用于营卫失和,淤血阻络。脾肾不足所致的白癜风,84例白癜风经此方治疗,同时患处涂复方白芷酊,并加以驱虫斑鸠菊注射液肌注,每日一次,。 有效率为92.57%, 治愈率达到66.5%
2.1.3 活血化瘀,兼以祛风
有学者认为本病的关键在于局部的气血凝滞、经络不通,治疗以活血化瘀,理气,开窍,增加皮肤色素,并配合,每日一次驱虫斑鸠菊注射液肌注治疗本病60例,取得95%的疗效。通过对30例白癜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观察,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轻重不同的微循环障碍,因此用活血化瘀增加皮肤色素的中药:芸香草、紫草、苦艾等组成的皮肤色素活血方,肌注驱虫斑鸠菊为主要成份的针剂,580例中显效的51例,甲襞微循环均有明显改善,多数患者一个疗程白斑中心出现黑色素。
2.2 中药外用
中药作为外用药多做成酊剂,可根据辨证组方配制,也可由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对白癜风有效的药物制成。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补骨脂、白芷、独活含有呋喃香豆素类物质,外用有与呋喃香豆素相似的效果,尤其复方白芷酊疗程确切。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1 中药加激素
中药与激素配合治疗白癜风,一方面可以增加疗效,另一方面中药可以减少或纠正激素的副作用。
3.2 中药加肌注
以驱虫斑鸠菊组成的驱白巴布期片,同时肌注驱虫斑鸠菊为主要成份的针剂治疗182例白癜风,结果痊愈率达93.24%。
3.3 中药加外用氮芥等
以氮芥成外用方,同时服用活血化瘀祛风的中药乌龙散,治疗372例白癜风,总有效率85.8%。用白癜风丸的中药内服,外用方治疗60例白癜风患者,总有效率43%。
4 结语
由于白癜风病因不明,多因素的发病机制使其治疗疗程长、疗效不高。西医的手术疗法,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是本病治疗的一个突破,值得进一步推广开展。中医对本病主要分为3型进行辨证论治,其中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为诸法根本。应用频率最多的药味有:驱虫斑鸠菊、芸香草、紫草、苦艾、女贞子、旱莲草、沙苑子、刺蒺藜、白芷、补骨脂、川芎、红花等。外用中药多选用含呋喃香豆素类物质的药物制成酊剂,以增加其渗透性,提高疗效。值得深入研究的是中西医结合方法,二者可互补长短,提高疗效。运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理及疗效根据,以开展更多、更有效的白癜风治疗方法。
以上白癜风中西医疗法在以下三个单位开展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下同仁路53号 机关门诊部皮肤病科
苏孜阿甫片电话:(028)86697929 传真: (028)8669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