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塞那肽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艾塞那肽注射液 【成份】 表1 艾塞那肽注射液各剂量组和安慰剂组低血糖发生率
表2 艾塞那肽注射液组除低血糖外其他发生率≥5%且高于安慰剂组的 不良反应事件
与艾塞那肽注射液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通常是轻、中度的。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事件是剂量依赖性的轻、中度恶心。随着治疗的继续,大多数最初有恶心的患者的恶心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下降。艾塞那肽注射液组≥1.0%到<5.0%的患者报告的,且发生频率高于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无力(大部分报告虚弱)、食欲下降、胃食管返流疾病、多汗。在为期52周的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事件类型与30周对照试验中的类似。 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组患者由于不良反应事件而停药的比例为7%,安慰剂组为3%。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组导致停药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有恶心(3%)和呕吐(1%);安慰剂组患者中由于恶心停药的患者比例<1%,没有因呕吐而停药的。 2、与噻唑烷二酮类联用 3、自发报告的资料 4、免疫原性 【禁忌】 【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儿童用药】 【老年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华法林:在健康志愿者进行的一个对照临床药理学研究中观察到,在艾塞那肽注射液给药后30min给与华法林,华法林的Tmax延迟约2h,未观察到对Cmax或AUC有临床相关的影响。但上市后有一些自发报告华法林和艾塞那肽注射液联用后出血的INR(国际标准化比率)增加个案。 【药物过量】 【临床试验】
表3 在使用二甲双胍、磺脲类或两者联用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中进行的为期30周的艾塞那肽注射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 *:艾塞那肽注射液5μg每天两次(BID)1个月后给与10μg BID,用药6个月。每天早餐和晚餐前给药。 †:与安慰剂组比较p≤0.05 ‡:与安慰剂组比较p≤0.0001 §:基线HbA1c>7%的患者纳入分析 HbA1c:在这3个对照试验中,与在二甲双胍、磺脲类或两者联用的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比较,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第30周时HbA1c较基线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3个试验中,第30周时在艾塞那肽注射液5μg组和艾塞那肽注射液10μg组患者之间观察到HbA1c与基线的差值变化有剂量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bA1c ≤7%的患者所占比例:与在二甲双胍、磺脲类或两者联用的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比较,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30周时HbA1c ≤7%的患者所占比例有较大增加,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与噻唑烷二酮类联用 16周的试验结果总结见表4。与安慰剂组比较,16周时艾塞那肽注射液组患者HbA1c值较基线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治疗方案分层的2个亚组(单用噻唑烷二酮类 vs 噻唑烷二酮类+二甲双胍)对HbA1c的疗效相当。与安慰剂组比较,16周时艾塞那肽注射液组患者空腹血糖较基线明显下降(艾塞那肽注射液10μg BID组空腹血糖与基线的差值为-21mg/dL,安慰剂组为+4mg/dL)。
表4 在单用噻唑烷二酮类(TZD)或噻唑烷二酮类+二甲双胍联用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中进行的为期16周的艾塞那肽注射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 *:艾塞那肽注射液5μg每天两次(BID)1个月后给与10μg BID,用药3个月。每天早餐和晚餐前给药。 †:与安慰剂组比较p≤0.0001 ‡:基线HbA1c>7%的患者纳入分析 【药理毒理】 作用机制 肠降血糖素,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从肠内释放入循环中后可以增强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并显示出其他抗高血糖药作用。艾塞那肽是拟肠降血糖素药,可以模拟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增强作用和肠降血糖素其他抗高血糖药作用。 艾塞那肽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类GLP-1部分重叠。艾塞那肽在体外显示可以结合并活化已知的人类GLP-1受体。这就意味着通过包括cAMP和/或其他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使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合成及胰岛β细胞在体内分泌胰岛素增加。在葡萄糖浓度升高的情况下,艾塞那肽可促进胰岛素从β细胞中释放。体内给药后艾塞那肽模拟GLP-1的某种抗高血糖药作用。 艾塞那肽注射液通过下列作用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浓度,从而改善血糖控制。 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艾塞那肽注射液对胰腺β细胞对葡萄糖的应答性有急性效应,仅在葡萄糖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引起胰岛素释放。当血糖浓度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下降。 第一相胰岛素反应:在健康个体中,胰岛素大量分泌发生于静脉注射(IV)给与葡萄糖后10分钟内。这种分泌称为“第一相胰岛素反应”,2型糖尿病患者特征性地缺乏这种分泌。缺乏第一相胰岛素反应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β-细胞受损。给与达到治疗剂量血浆浓度的艾塞那肽注射液能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对静脉快速注射葡萄糖的第一相胰岛素反应。与生理盐水比较,用艾塞那肽注射液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和第二相胰岛素分泌均明显增加(均p<0.001)。 在t=0min经静脉快速注射葡萄糖(0.3g/kg 30秒)前3h开始持续静脉注射艾塞那肽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h,患者接受胰岛素静脉注射6.5h([t]=-30min时停药)使血糖浓度达到正常水平。 胰高血糖素分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艾塞那肽能减少高血糖期间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清胰高血糖素浓度,使肝葡萄糖输出量降低,减少胰岛素需求。但是,艾塞那肽注射液不会损害对低血糖的正常胰高血糖素反应。 胃排空:艾塞那肽注射液可以减慢胃排空,从而减慢食物中的葡萄糖进入循环中的速率。 摄食:给与艾塞那肽可以减少动物和人类的食物摄取。 毒理 在雌雄大鼠进行了皮下快速注射给药18、70、250μg/kg/day的104周致癌性试验。在所有艾塞那肽剂量组的雌性大鼠中均观察到良性甲状腺C-细胞腺瘤。在两对照组雌性大鼠中的发生率为8%、5%,在低、中、高剂量组中为14%,11%和23%。按曲线下面积(AUC)换算,低、中、高剂量组的全身暴露量分别相当于人用最大推荐剂量20μg/day的暴露量的5、22、130倍。 在小鼠进行的皮下快速注射给药18、70、250μg/kg/day的104周致癌性试验中,剂量达250μg/kg/day也未观察到肿瘤证据,按AUC换算,这个剂量的全身暴露量相当于人用最大推荐剂量20μg/day的暴露量的95倍。 Ames细菌诱变性检测或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进行的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伴或不伴代谢活化,艾塞那肽均不致突变或致畸变。艾塞那肽小鼠体内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 在小鼠生育力研究中,雄性小鼠自交配前4周开始至整个交配期,雌性小鼠自交配前2周开始至整个交配期直到怀孕7天,皮下注射6、68、760μg/kg/day。在760μg/kg/day剂量组未观察到对生育力有影响,按AUC换算,这个剂量的全身暴露量相当于人用最大推荐剂量20μg/day的暴露量的390倍。 孕小鼠于怀孕第6-15天(器官发生期)皮下注射6、68、460、760μg/kg/day,在6μg/kg/day组观察到腭裂(有些有缺口)、肋骨和颅骨不规则骨化,按AUC换算,这个剂量的全身暴露量相当于人用最大推荐剂量20μg/day的暴露量的3倍。 怀孕家兔于怀孕第6-18天(器官发生期)皮下注射0.2、2、22、156、260μg/kg/day,在2μg/kg/day组观察到不规则骨化,按AUC换算,这个剂量的全身暴露量相当于人用最大推荐剂量20μg/day的暴露量的12倍。 孕小鼠于怀孕第6天开始至哺乳第20天(断乳),皮下注射6、68、760μg/kg/day。产后第2-4天,在6μg/kg/day组观察新生儿死亡数增加,按AUC换算,这个剂量的全身暴露量相当于人用最大推荐剂量20μg/day的暴露量的3倍。 【药代动力学】 吸收 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艾塞那肽,达到中位血浆浓度峰值的时间为2.1h。皮下注射剂量为10μg的艾塞那肽注射液,艾塞那肽平均峰浓度(Cmax)为211pg/mL,平均曲线下总面积(AUC0-inf)为1036pg•h/mL。在5-10μg的治疗剂量范围内艾塞那肽的暴露(AUC)按比例增加,但Cmax值增加比相应比例少。在腹部、大腿和手臂等部位皮下注射艾塞那肽注射液后暴露量相似。 分布 皮下注射单剂量艾塞那肽注射液,艾塞那肽的平均表观分布容积为28.3L。 代谢和消除 非临床研究显示艾塞那肽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及随后的蛋白水解而消除。在人类,艾塞那肽的平均表观清除率为9.1L/h,平均终末半衰期为2.4h。艾塞那肽的这些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是非剂量依赖性的。对大多数人,给药后约10h艾塞那肽浓度仍可测。 特殊人群 肾功能受损 轻、中度肾功能损伤(肌酐清除率30-80mL/min)患者的艾塞那肽清除率仅轻度降低,因此无需调整艾塞那肽注射液的剂量。但是对于接受透析治疗的肾终末期疾病患者,艾塞那肽的平均清除率降低至0.9mL/min,而健康受试者为9.1mL/min(参见注意事项,概述)。 肝功能受损 未在急、慢性肝功能受损患者中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因为艾塞那肽主要经肾清除,故推测肝功能异常对艾塞那肽的血浆浓度可能没有影响(参见药代动力学,代谢和消除)。 老年人 患者(年龄范围22-73岁)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提示年龄对艾塞那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没有影响。 儿童 未在儿童患者进行艾塞那肽研究。 性别 对男性和女性患者进行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提示性别对艾塞那肽的分布和消除没有影响。 种族 对白种人、西班牙人和黑人患者进行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提示种族对艾塞那肽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 肥胖 对肥胖(BMI≥30kg/m2)和非肥胖患者进行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提示肥胖对艾塞那肽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 地高辛 同时给与重复剂量的艾塞那肽注射液(10μg BID)使口服地高辛(0.25mg QD)的Cmax降低17%,Tmax延迟大约2.5h,但总的稳态药物代谢动力学暴露(AUC)没有变化。 洛伐他丁 与洛伐他丁单独用药比较,在给与艾塞那肽(10μg BID)的同时给与单剂量洛伐他丁(40mg),洛伐他丁的AUC和Cmax分别降低大约40%和28%,Tmax大约延迟4h。在为期30周的艾塞那肽注射液临床对照试验中,已接受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使用艾塞那肽注射液后,与基线比较,血脂没有一致的变化。 赖诺普利 对于使用赖诺普利(5-20mg/day)后血压保持稳定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艾塞那肽(10μg BID)不改变赖诺普利的稳态Cmax或AUC。但赖诺普利的稳态Tmax延迟2h。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改变。 对乙酰氨基酚 1000mg对乙酰氨基酚酏剂与10μg的艾塞那肽注射液同时给药,艾塞那肽注射液注射后(0h)和1h、2h、4h,对乙酰氨基酚的AUCs分别降低21%、23%、24%和14%;Cmax分别降低37%、56%、54%和41%;Tmax分别由对照期的0.6h增加到0.9h、4.2h、3.3h和1.6h。在艾塞那肽注射前1h给与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的AUC、Cmax和Tmax没有明显变化。 华法林 健康志愿者在给与华法林(25mg)的同时给与重复剂量艾塞那肽注射液(第1-2天5μg BID,第3-9天10μg BID),华法林的Tmax延迟2h,未观察到对华法林的S-和R-对映体的Cmax和AUC有临床有关的影响。艾塞那肽注射液不改变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INR反应评价)。 【贮藏】 首次使用前艾塞那肽注射液应冷藏于2-8℃。首次使用后可将艾塞那肽注射液存放于不超过25℃的地方。不可冷冻。如果艾塞那肽注射液已冷冻则不可使用。艾塞那肽注射液需避光。首次使用30天后,即使笔式注射器中仍有药物也不可再用。 【包装】 注射笔,每剂5μg,60剂量/1.2mL/支 【有效期】 暂定24个月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将登陆中国 礼来研发的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百泌达(Byetta,艾塞那肽注射液),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许可证批准,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在中国上市 -- 帮助糖尿病患者既降血糖又控体重,将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 全新、突破性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批上市的 GLP-1 肠促胰素类似物药品
-- 开创2型糖尿病新疗法 饮食和运动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两大基石,但也常用口服降糖药使得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然而随着糖尿病病程继续发展,过去的治疗方案是当口服药物已经不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时就需要加用胰岛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说,在我们临床的患者中有一部分吃口服药控制不好血糖却又不愿意打胰岛素,百泌达就给了这些患者一个新的选择。注射百泌达这种新药虽然对于我们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比较陌生,但自从它2005年首次登陆美国后,就造福了成千上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帮助他们改善了血糖水平,而且连体重都跟着降下来了。 此外,这种新疗法还能够帮助患者慢慢恢复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功能,不会使进食后的血糖迅速攀升。众所周知,胰岛素是人体内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的激素,由胰腺中的胰岛 Beta 细胞所分泌。在健康状况下,进餐后,胰岛素会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逐渐增多,在20-30分钟达到高峰,这一阶段就被称为“胰岛素分泌的早期相”。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在患病初期就已经丧失了这种反应能力。 可见,百泌达(艾塞那肽注射液)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既能降低血糖,还能改善正在丧失功能的分泌胰岛素的 Beta 细胞机能。 -- 新疗法源于降糖新机制 “血糖高不高、控制得好不好其实并不只是胰岛素多少的问题。因为血糖的稳态调节不仅仅靠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而是综合整体的、多途径、多器官的过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说,“比如我们吃了东西以后,小肠也会分泌出一种叫肠促胰素的激素,可别小看这种肠促胰素效应,它到达血液以后,会作用于众多参与血糖调节的器官,从而帮助调节我们机体的血糖水平。” 而在小肠分泌的肠促胰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胰高糖素样肽-1(GLP-1)了。研究人员发现 GLP-1跟胰岛素一直协同合作,根据血糖水平的不同,GLP-1可以增强胰岛素的分泌,但是它又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能阻止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从而引起的低血糖。实验证实,GLP-1能刺激胰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增加 Beta 细胞数量,无疑减缓了糖尿病病情的恶化。 此外,GLP-1还能让大脑在我们进食后很快意识到“吃饱了”,同时帮助调节胃排空的速率,使摄入的营养物质不会很快被吸收到血液中。这样的好处是一来不会让患者吃得过多,二来避免餐后血糖迅速升高。 -- 新药研发缘起美国大蜥蜴 GLP-1的作用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发现了,虽然有众多优势,但它唯一的缺点就是进入人体2分钟以内就会被机体降解,这也阻碍了将 GLP-1发展成糖尿病药物的可行性。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年轻的内分泌学家 John Eng 博士在美国希拉巨蜥的唾液浓缩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多肽激素,这种激素被证实与人类的胃肠激素相似,不但能够降低血糖,而且还能改善正在丧失功能的制造胰岛素的 Beta 细胞的机能。最重要的是这种激素有较长时间的活性,在人体内能维持几个小时,这使得艾塞那肽最终成为药物研发的可能。 在此基础上,美国礼来公司和 Amylin 制药公司共同研制出全球首个治疗糖尿病的新药艾塞那肽注射液(百泌达),它是肠促胰素类似物家族的第一个成员,经人工合成的多肽类化合物,可以模拟自然状态下分泌的 GLP-1在体内的生理行为。 -- 新疗法“再简单不过了” 虽然这种新疗法也通过注射进行,但是不要与注射胰岛素相混淆。百泌达专门针对的是那些通过口服降糖药已经无法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又尚未开始使用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 贾伟平教授说,百泌达需要1天两次皮下注射,分别在早餐和晚餐前1小时内注射。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通过一个简便易用的笔型装置就可以注射。但是它的剂量与胰岛素不同,每一次给药剂量都是固定的,不需要根据血糖水平而随时作调整。 除了改进血糖控制水平之外,这种疗法还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它的另一个功效,即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而体重偏高,正是多数患者感到头疼的问题。 临床研究专家坎代尔说道:“8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而且更不幸的是,现有的治疗方法大都会导致体重增加。百泌达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能控制体重,这实在是患者的福音。” -- 国际认可,患者青睐 2005年4月,百泌达获得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委员会 (FDA) 批准上市。2006年11月,百泌达获得了欧盟的销售许可。此外,百泌达在俄罗斯、阿根廷等其他一些国家也获得了销售许可。截止至今,百泌达在全球已经有740多万张医生处方。百泌达的治疗方案也已列入 ADA/EASD2型糖尿病的治疗共识。在这些国家,常规的服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磺酰脲类等治疗,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给予百泌达以后,血糖控制达标率大大提高,体重也得到了减轻,延缓病程将有助于降低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 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 EASD 42届年会上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接受两年的百泌达(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其血糖控制水平和 Beta 细胞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伴随着体重的下降。这些病人之前应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或两者联用并没有达到血糖控制的目标。此外,这次年会上还有报告显示百泌达(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组的患者比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 FDA再次警告艾塞那肽注射液的急性胰腺炎风险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最近发布有关艾塞那肽注射液(Exenatide,商品名:Byetta)的安全性信息,称自2007年10月发布致医务人员的信警告与艾塞那肽注射液相关的急性胰腺炎风险以来,FDA收到了6例使用该药发生出血性或坏死性胰腺炎的病例。 这6名患者均需要住院治疗。报告时,两名患者死亡,另外4名患者正处于恢复期。6名患者均停止使用了艾塞那肽注射液。 艾塞那肽注射液是一种用于辅助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皮下注射剂,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上腹部不适。 FDA曾收到30例使用艾塞那肽注射液出现急性胰腺炎的上市后报告。其中27例具有至少一个风险因素,如胆结石、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饮酒史。当艾塞那肽注射液的剂量从5微克(每日两次)增加到10微克(每日两次)时,6名患者的胰腺炎症状开始出现或者加重,21名患者住院治疗。但没有发现出血性或坏死性胰腺炎的报告。尽管如此,仍有5名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脱水、肾衰竭、可疑性肠梗阻、蜂窝织炎和腹水。23例报告表明,患者在停止使用艾塞那肽注射液后症状有所好转。3例报告表明,患者再次使用艾塞那肽注射液后又出现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这其中两名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第3名患者出现腹痛,并在完全停药后症状减轻。FDA要求艾塞那肽注射液的生产商Amylin制药公司在产品说明书中加强有关急性胰腺炎的警示信息。 FDA提醒医务人员应注意使用该药可能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持续性严重腹痛,并可放射到背部,或伴有恶心和呕吐。急性胰腺炎主要确诊指标为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水平升高,以及有放射影像学指征。如果怀疑出现胰腺炎,应立即停药。如果已确诊是胰腺炎,不要再使用艾塞那肽注射液,除非有其他病因学解释。FDA建议,使用艾塞那肽注射液的患者当出现无法解释的严重腹痛,伴随或未伴随恶心、呕吐时,应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