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生物治疗现状与展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年3月第11卷第2期
朱金明 余佩武。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外I科(重庆100038)
【作者简介】朱金明(1972年一),男.河北省邢台市人、普通外科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胃肠肿瘤。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生物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胃癌生物治疗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胃癌生物治疗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包括:免疫调节剂治疗。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导向治疗,细胞因子治疗,过继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结论 生物治疗作为手术和放/化疗的有益补充,在胃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胃癌 生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2;R730.54 【文献标识码】A
手术和放、化疗三大治疗模式常难彻底消灭肿瘤细胞.又易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因而生物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就胃癌生物治疗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胃癌生物治疗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① 给予免疫调节剂、细胞因子或效应细胞,调动或重建受损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癌能力并提高对放、化疗的耐受;② 通过各种手段。促进癌细胞特异抗原表达、递呈或对免疫杀伤的敏感性,增强机体抗癌的攻击靶向力与杀伤效率;③ 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抑制其增殖、浸润和转移,促进其分化或死亡。
1 免疫调节剂治疗
对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较轻,一般状态较好者有一定疗效。具有代表性的免疫调节剂有卡介苗、K一432、短小棒状杆菌菌苗、左旋咪唑以及多糖类中的云芝多糖、香菇多糖等.能够非特异性提高胃癌患者单核一巨噬细胞活性与细胞因子产生,调动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残存癌细胞的清除,减少复发与转移,支持进一步的放、化疗。
2 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导向治疗
该疗法将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药物、毒素或放射性核素相偶联,利用抗体对癌细胞的特殊亲和力.定向杀伤癌细胞,适用于清除亚临床病灶或术后微小残存病灶,减少胃癌复发和转移。用于胃癌治疗研究的抗体主要针对其癌相关抗原或与细胞生物学行为相关的抗原。如癌胚抗原(CEA)、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TFR)、细胞膜表面Fas蛋白、与细胞恶性转化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与癌组织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等。但胃癌专一特异性抗体尚未发现。目前,该疗法临床应用并不令人满意,原因可能有:鼠源性抗体,选择性不高及异源蛋白拮抗;胃癌抗原免疫性弱。异质性强.致使单抗导向力降低;抗体半衰期短,与药物交联的稳定性及其生物活性间存在相互影响;抗体转运生理屏障与循环抗原封闭等。近年应用基因工程开发的人一鼠嵌合抗体、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单链抗体和双特异抗体等可显著提高对癌细胞的导向与亲和力。其临床效果尚有待观察。
3 细胞因子治疗
该方法适用于免疫功能损害较严重,外源性免疫调节剂已很难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患者。
3.1 细胞因子治疗
用于胃癌治疗的基因重组细胞因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一2(IL一2)、干扰素一a(IFN—a)。肿瘤坏死因子一a(TNF-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此外.1L-12作为具有应用前景的抗癌因子也在考虑之列。临床上多将细胞因子与放、化疗及其它生物疗法联用;也可在瘤内或区域内给药,以减轻毒副作用。
细胞因子治疗研究目前多集中在:现有临床方案的改进;细胞因子结构的改良(分子修饰,提高生物活性、降低毒性);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构造出癌特异性抗体一细胞因子融合蛋白或细胞因子基因转移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