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伟 陈彦芳
(河南省新乡县人民医院,新乡453731)
【摘要】 目的评价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转移因子,左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端皮下注射,每次1个单位,每周2次,4周后改为每周1次,l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常规臀部肌肉注射,每次150mg,每20d 1次,3次1个疗程。有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治疗组32例,有效28例(87.5%);对照组32例,有效13例(40.6%)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汁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效果,优于丙种球蛋白等常规治疗药物。
【关键词】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伴随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咳嗽、吐痰、气喘和两肺不固定的干湿性啰音,胸部X线检查大多数正常,少数肺纹理增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64例均为2003年9月~2005年8月本院门诊患儿,均符合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8个月~1岁l2例,1~2岁30例,2~3岁l5例,>3岁7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2年。所有病例均行血常规检查:其中轻度贫血l6例,中度贫血2例。38例下呼吸道感染均行胸部x线检查,正常26例,肺纹理增粗l2例。营养不良:轻度11例,中度1例。6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转移因子每次1个单位,左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端皮下注射,每周2次,4周后每周1次,l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丙种球蛋白每次150mg,臀部肌肉注射,20d 1次,3次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均在体温正常,临床症状经治疗消失后3d内开始治疗,合并有贫血、营养不良等给予相应处理,所有病例无其他合并症。
1.3 疗效考核标准:全部病例在一疗程治疗结束后,均接受定期随访6个月,按下列标准考核疗效: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呼吸道感染次数平均每月大于1次;显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呼吸道感染次数平均每月小于1次;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呼吸道感染次数平均每2个月小于1次。
1.4 治疗结果:治疗组:无效0例,显效4例,有效28例,有效率87.5% ;对照组:无效5例,显效11例,有效l6例,有效率40.6% 。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一般在注射3次后生效,半数左右患儿食欲增加,出汗减少,体质增强,感冒次数明显减少,精神好转。注射部位未见肿痛,局部淋巴结未见肿大,无盱、肾硬骨髓毒性反应。
2 讨论
许多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先天不足,据刘世新分析:孕妇体质差,家庭中有慢性病患者,及出生前后被动吸烟,出生后免疫力低,发生本病的机会较正常对照组高1~4倍。有研究表明本病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较低 。加之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备,导致免疫应答反应降低,反复感染。若喂养不当,致能量摄入不足和营养失衡而加重病情。因此,治疗本病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疗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患儿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水平,才是治疗本病的根本。
丙种球蛋白的成分主要是人体免疫球蛋白IgG,肌肉注射150mg,其最佳免疫保护时间为20d左右。血液IgG水平与机体抵抗力呈正相关,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导致患儿免疫力低,IgG水平相对较低,补充lgG有助于治疗体液免疫水平不足的患儿,但对于细胞免疫水平低下的患儿,疗效不甚满意。转移因子是从健康人正常白细胞中提取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分子量<5000),可将细胞免疫活性转移给受体,以提高后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由于没有抗原性,所以不存在输注免疫活性细胞的配型和排异问题,其机制有以下3个方面:① 传递免疫信息,特异地转移免疫反应;② 细胞免疫的触发剂;③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作用。
总之,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患儿在接受转移因子治疗后,食欲增加,体力增强,出汗减少,感冒次数明显减少,精神好转,也证明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与丙种球蛋白相比较,具有更好的疗效,为临床儿科医生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