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2007年10月~2008年11月的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l,女I9;平均年龄(38.12±5.88)岁。对照组32例,男l4,女l8;平均年龄(41.25±4.89)岁。2组年龄均在18~60岁,病程均≥1 a,发病部位在头皮、颜面、颈项部、胸部、背部、腰部、臀部、四肢,皮损面积大小不一,多为小面积白色光滑皮损。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皮肤性病学》,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
1.3 排除标准 年龄在18岁以下或6O岁以上;心、脑、肝、肾及精神病者;过敏体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每日肌肉注射2 ml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3652,安瓿装,2 ml/支),每天早上8点钟1次,面积小者选择在皮损周围进行皮下注射。注射1 h后照射紫外线灯。光疗选择长波UVA,照射时间夏天为10 min,冬季为0.5 h,无条件者进行日光浴。每日服用驱虫斑鸠菊草药lO g,饭后l h煎水服用,每日1次。
2.2 对照组 不服用驱虫斑鸠菊草药,其余治疗相同。
2组治疗期间戒酒,忌食海鲜、牛羊肉及辛辣食品,包括鸡蛋、牛奶、香菜、韭菜。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配合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皮损完全恢复正常肤色;好转:30%以上皮损呈正常肤色或脱色斑有色素点生成;未愈;治疗后皮损处肤色基本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见表l(略)。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