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73例,其中男49例、女24例,年龄54岁~80岁,平均61.7岁。患者出现神经损害症状1个月~6a,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有糖尿病史;末梢型感觉障碍:感觉异常、感觉过度和疼痛等刺激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肢冷、皮肤干燥、脱屑等;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肌萎缩;肌电图有相应改变;排除其他神经病变。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神经损害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加用爱维治0.8g~1.2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天天1次,10d为1个疗程,连用1个疗程~2个疗程。疗程结束观察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2疗效判定 患者神经损害症状消失、腱反射好转或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腱反射好转为有效;症状无改善、腱反射无好转为无效。 1.2.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效例注:两组比较,P0.005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等不适主诉,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异常变化,肝、肾功能无异常改变。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面色潮红、减慢滴速后症状改善。另1例在用药4d后出现荨麻疹,停药后症状消失。 3讨论 3.1爱维治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原理 多发性神经病以往称为末梢神经炎[1],是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病因较多,临床以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多见。发病机制:因酶系统障碍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影响四周神经[1]。四周神经有神经束膜和神经外膜保护,该膜的滋养动脉分支发出丰富交通支,神经内膜中为毛细血管丛供给营养。糖尿病患者因酶系统障碍,葡萄糖能在没有酶催化的条件下与结构蛋白结合,产生糖基化终末产物,大量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血管壁,可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2]。爱维治能改善氧和葡萄糖的吸收及利用,从而提高ATP的周转,为细胞提供较高的能量。在脑功能降低和能量需求增加等情况下,本品可增进与能量有关的功能代谢,保持细胞功能,促进供血量增加[3]。综上所述,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主要是微血管病变引起,爱维治通过增加血流改善微循环,并提供较高的能量营养神经细胞,从而改善神经症状。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χ2=22.63,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爱维治对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有明显治疗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爱维治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常规治疗法。 3.2护理要点 3.2.1爱维治是高渗溶液 静脉滴注必需加在等渗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滴速不宜过快,以免患者产生疼痛。输液后注重保护外周血管,用热水手巾或50%硫酸镁湿热敷。 3.2.2注重配伍禁忌 爱维治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因为爱维治是非单一活性成分药,且其活性成分是生理物质,即使混合液澄清也不能排除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3.2.3用药过程应注重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均无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等不适主诉,血压、肝肾功能无异常改变,说明爱维治是一种较安全的治疗药物。其中有1病例在输液过程中出现面色潮红,可能与输液速度过快有关。另有1病例在用药4d后出现荨麻疹,停药后症状消失,提示爱维治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应注重观察。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3~85. [2]周文霞.弥可保辅助治疗68例糖尿病性四周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47. [3]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5
|
爱维治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疗效观察简介:
[摘要]目的:了解爱维治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将73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加用爱维治0.8g~ ... 关键字:爱维治;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性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