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修复效应的比较性研究
简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7073l)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304医院(北京,100037)傅小兵 孙同柱 王亚平 杨银辉 蒋礼先 顾小曼 常国友 盛志勇
目的: 采用小型猪背部创伤模型,定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7073l)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304医院(北京,100037) 傅小兵 孙同柱 王亚平 杨银辉 蒋礼先 顾小曼 常国友 盛志勇
|
目的: 采用小型猪背部创伤模型,定量研究与比较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 细胞生长因子(rhFGF)的促修复效应与作用机制。
方法: 以创伤模型制作器切割小型猪背部皮肤,造成典型全层皮肤损伤,将16只小型猪背部的l60个创面分成两大组,分别以三种不同剂量的rhEGF(50、10及0.5ug/cm2创面) 和rhFGF(l50、90及30U/cm2创 面 )治疗,每组同时各设溶媒为阴性对照。以伤腔容积与创面愈合面积,新生毛细血管计数以及组 织病理学方法评价修复效果。
结果: 定量比较rhEGF与rhFGF的促修复效果,发现 rhEGF的促再上皮化作用明显,而rhFGF对肉芽组织生长有特殊作用,两种生长因子均在中剂量时促修复作用最强。
结论: 深入比较 rhEGF与 rhFGF 两种因子的促修复效果,发现它们在不同组织修复阶段,以及作用的组织修复细胞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我们在相同模型的对比性研究看,rhFGF在伤后早、中期诱导肉芽组织增生方面作用最强,效果最明显,而 rhEGF 则在修复的中、后期对促进再上皮化有特殊效果, 而这一作用对及早封闭创面,防治创面感染以及减少瘢痕形成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因此,以再上皮化修复为主的创面应选择 rhEGF为佳。 |
摘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9;13(5):27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