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多动宁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儿童多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应用西药利他林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动宁胶囊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54例,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18例,显效i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动宁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多动宁胶囊;疗效评价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简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主要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或)多动,学习效率低,情绪不稳定,并有知觉和认知障碍,可伴有中枢神经失调的一种综合征。本病发病率较高,国内报道为1.5%~1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9):1,严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运用中枢神经兴奋药治疗儿童多动症,以利他林为首选药物,其优点是改善症状较快,但因毒副作用明显,缺乏对患儿整体功能的调节与改善作用,大多数患儿及家长都难于接受。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从而较快地控制儿童多动症症状。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多动宁胶囊结合西药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多动多语,冲动任性,不能自控,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可伴有夜寐不安,两颧发红,咽干口燥,喜冷饮,舌质偏红、苔薄少津,脉弦细等。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证。脑电图、头部CT等检查末发现异常,并排除多发性抽动症、智力低下、癫痫、儿童精神病、神经系统疾病及顽皮儿童。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76例病例均为2003年6月~2006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儿童多动症患儿,剔除资料不全、未按规定眼药者4例,符合要求的共72例。男60例,女12例;年龄6~9岁,平均8.2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5年。 1.2 治疗方法 分组、用药和疗程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入组的儿童多动症患儿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内服利他林片5mg/次,每日2次,早、午饭后服用,周末及假日停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动宁胶囊【河南灵佑药业提供(国药准字:B20020121)】,2~4岁,1次1粒;5~7岁.1次2粒;8~13岁,1次3粒;14岁以上,1次4粒;1 日3次。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观察期间不服用其他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① 显效: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情绪较稳定,学习成绩基本达到同年龄儿童水平,神经系统软体征由阳性转变为阴性;② 好转:动作减少,静坐时间较长,注意力稍集中,学习成绩有所上升,神经系统软体征部分转阴;③ 无效:症状与学习成绩无明显变化,神经系统软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用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结果见表1、表2。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开始对儿童多动症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临床报道日渐增多。中医认为本病是小儿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阳动有余,阴静不足,与心、肝、脾、肾四脏关系密切。但在辨证论治上,还没有形成较统一的认识。临床以肝肾阴虚所致的儿童多动症多见,久病后肝肾阴虚,或素体阴亏津伤,加之小儿体质自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故肝肾阴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而致虚风内动;阴虚君相火旺,虚阳上浮,神动志变,心神不宁,而致神志焕散,烦躁易怒,多动多语等。治宜滋养肝肾,开窍,宁心安神。 |
编号 |
药品名称 |
通用名 |
产地 |
规格 |
单位 |
参考价 |
5966 | 多动宁胶囊 | 多动宁胶囊 |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 0.38g*10粒*6板 | 盒 | 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