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综合药讯 >> 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 LIVE)

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 LIVE)

2011-03-28 15:29:46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中国新特药网天津分站  浏览次数:291  文字大小:【】【】【
简介: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 ...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接种卡介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 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所以在产院、产科新生婴儿一出生就应该接种。如果出生时没能及时接种,在1岁以内一定要到当地结核病统治所卡介苗门诊或者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门诊去补种。 儿童要防痨,快种卡介苗。

【药物别名】
结核活菌苗,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BCG、B.C.G.Vaccine

【分子式成分】
本品是由Leon Calmette和Camile Guerin首创,今是用卡介菌种在综合培养液中培养后,收集菌膜,混悬于适宜的灭菌的保护液内,经冷冻干燥制成。所得到的活菌制剂,具有产生抗体、增强免疫力、诱导γ-干扰素产生的作用。冻干菌苗活菌数每毫克应在100万以上,皮内注射用稀释后,每1mL含0.5-1mg。
【制剂规格】
粉针剂:0.5mg~0.75mg菌体。本品冻干粉针剂为乳白色疏松固体或粉末,加入1mL注射用水应于2分钟内完全溶解为均匀混悬液,残余水分不应超过3%。冻干卡介苗注射剂 10人份/支。贮法: 保存在2-8℃暗处。效期:1年。卡介苗口服混悬液 10mg:1mL。口服用卡介苗 1mL:50mg。划痕用卡介苗
(1)0.5mL:37.5mg
(2)1mL:75mg。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1)1mL:0.5mg (2)1mL:0.75mg (3)2mL:1.5mg。本品注射液为乳白色混悬液,pH值6.8-7.6,放置后菌体下沉,经轻摇能均匀分散。

【药理毒理】
结核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因此人体抗结核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接种卡介苗是用无毒卡介菌(结核菌)人工接种进行初次感染,经过巨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将其抗原信息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使T细胞分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当机体再遇到结核菌感染时,巨噬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迅速被激活,执行免疫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释放淋巴因子是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之一,其中趋化因子(MCF)能吸引巨噬细胞及中性多核白细胞,使其趋向抗原物质与致敏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移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F)能抑制进入炎症区的巨噬细胞和中性多核白细胞的移动,使它们停留在炎症或病原体聚集的部位,利于发挥作用。MIF可使巨噬细胞发生粘着,并使吞噬反应显著增加。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F)主要作用是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与消化能力,并加强巨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作用。因此在结核菌侵犯的部位,出现巨噬细胞的凝聚,大量吞噬结核菌。在分枝杆菌生长抑制因子的作用下,还能抑制细胞内的结核菌生长,及至消化,最后消灭,形成结核的特异性免疫。在卡介苗进入机体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同时,还产生了比较广泛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这与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T细胞本身的直接杀伤作用及体液免疫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临床上应用于:
1. 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及用5IUPPD(PPD为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或5IU稀释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PPD或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皮内接种以预防结核病。
2. 现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根治性手术或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3. 死卡介苗还用于预防小儿感冒、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以及防治成人慢性气管炎。

【药动学】
接种后4-8周才产生免疫力,免疫可维持3-4年。

【适应证】
预防结核病,接种对象为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不良反应】
接种2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浸润、化脓,并形成小溃疡,严重者宜采取适当治疗处理。 接种中偶可发生下列反应:
(1) 淋巴结炎症:接种后1-2个月左右,颈部、腋下、锁骨上下等淋巴结肿大(大于1.0cm)。反应过强者,淋巴结肿大明显,可形成脓疡或破溃,或在接种处有小脓疤。皮内注射者反应往往较划痕法者强,另外旧结核菌素(OT)试验呈阳性者,接种后也可产生较强反应。
(2) 类狼疮反应:与结核菌菌株剩余毒力有关。
(3) 疤痕:因丰富的肉芽组织形成疤痕突起,有时呈疤痕瘤,多见于不作OT试验而直接皮上划痕接种者。

【相互作用】
1.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来氟米特、西罗莫司、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将导致免疫力降低,施以活菌免疫接种后将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感染。
2. 糖皮质激素:按常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每日用量超过10mg强的松或等量的其它糖皮质激素,连续2周以上)致免疫力抑制患者,不应接受减毒疫苗免疫。大量类固醇所致的免疫抑制会产生对减毒疫苗的不完全应答反应。但糖皮质激素低-中剂量,短期(小于14天)全身使用;局部使用;或低-中剂量,短效糖皮质激素长期替代治疗及关节内、囊内、跟腱糖皮质激素注射不应视为疫苗接种的禁忌。替代疗法中类固醇剂量,诸如治疗阿迪森病,对免疫无抑制作用。
3. 茶碱:卡介苗接种能显著提高茶碱平均血浆半衰期。大多数患者会经历一个短暂和轻微的血浆茶碱水平上升期。

【用法用量】
上臂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0.1ml。 儿童皮内注射。

【给药说明】
1. 本菌苗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
2. 卡介苗接种时不可使用同一注射器,避免肝炎传染率增高。安瓿有裂纹或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 与其它疫苗同时使用时应不在同侧注射。
4. 本菌苗接种后还要和结核病人隔离2个月,以免在这期间受到传染。2-3月后再作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表示接种成功,阴性的应再补种。以后每3-4年复种一次,复种前也应先作结核菌素试验。
5. 对化疗后免疫力降低患者施以活菌免疫接种将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感染。化疗停止及接受活疫苗接种之间的间隔期至少为3个月。
6. 若注射后出现疤痕,在处理时切忌手术切除,可采用局部封闭疗法,将醋酸氢化可的松12.5mg、异烟肼100-300mg、0.5%普鲁卡因溶液适量,充分混合后用消毒注射器将混合液作局部注射,每周2次,连续10次后,停2周,再继续注射,直至疤痕疙瘩变平为止。
7. 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结痂;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处理;如已软化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如已穿孔可用10%磺胺软膏或20%对氨基柳酸软膏处理。
8. 使用时制品应注意避光,活菌苗用时不得日光曝晒。
9. 皮内免疫注射时切不可注射到皮下,否则会引起严重深部脓肿,长期不愈。注射剂量过高可致接种处脓肿或淋巴结炎,应遵循推荐剂量。
10. 接种对象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菌苗批号及亚批号、制造单位和接种日期。
11. 制备本品者应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盛装过疫苗的容器、注射器及其它物品不得用作其它注射,以防产生化脓反应。丢弃前应消毒处理。
12. 冻干注射剂菌苗稀释方法:用灭菌的1mL注射器将随制品附带的稀释液按要求量精确吸至冻干卡介苗安瓿中,放置1分钟后摇动安瓿使之溶化,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每支安瓿自稀释时起,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以防污染。

【注意事项】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脑等疾病、极度营养不良、湿疹及其它皮肤病、HIV感染者不予接种。使用前须先作结核菌素皮试,呈阴性者方可接种。

【禁忌症】
(1) 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湿疹或皮肤病患者。
(2) 急性疾病、烧伤患者、疾病恢复期(疾病结束及健康恢复之间)、近期接种天花疫苗、泌尿道感染患者。(国外资料)
(3) 由于使用下列药物或治疗而致免疫应答抑制:烷化剂、抗代谢药、放射治疗、类固醇。(国外资料)
(4) 由于下列疾病导致免疫应答降低:全身恶性肿瘤、HIV感染、γ干扰素受体缺陷、白血病、淋巴瘤。(国外资料)
(5) 由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或未知病因的发热不得使用卡介苗。(国外资料)
(6) 免疫力降低的婴儿或儿童。
(国外资料)
慎用
(1) 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的患者慎用。
(2) 哮喘患者。免疫原性物质可引起哮喘发作或过敏反应。
卡介苗的由来
20世纪初,法国有两位细菌学家——卡默德和介兰,他们共同试制成功了预防结核菌的人工疫苗,又称“卡介苗”。
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卡默德和介兰走在巴黎近郊的马波泰农场的一条小路上做实验,试图把结核杆菌接种到两只公羊身上,但每次都失败了。走着走着,他们发现田里的玉米杆儿很矮,穗儿又小,便关心的问旁边的农场主:“这些玉米是不是缺乏肥料呢?”农场说:“不是,先生。这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实十几代了,可能有些退化了。”
“什么?请您再说一遍!”农场主笑着说:“是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啦!”看着匆匆离去的两个人,他觉得很好笑。
卡默德和介兰从从玉米的退化马上联想到:如果把毒性强烈的结核杆菌一代代培养下去,它的毒性是否也会退化呢?用已退化了毒性的结核杆菌再注射到人体中,不就可以既不伤害人体,也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了吗?两位科学家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作为人工疫苗!

卡介苗宝宝第一针
你的宝宝接种过卡介苗了吗?卡介苗预防接种,在“预防接种时间及纪录表”中名列第一位,宝宝出生后,最先要面对的预防接种就是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而且是很安全的,但是它的局部反应过程比较特殊,有很多妈妈不甚了解,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以下是一些常遇到的问题,您一定很想知道吧!
Q 卡介苗(BCG)名称的由来?
A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疫苗,于1921年由法国的卡医生(Calmette)及介医生(Guerin)所研制成功的疫苗,为了纪念这两位医生的伟大贡献,所以就将预防结核病的疫苗称为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 Guerin,简称BCG)(Bacilli:杆菌)。
Q 为什么要接种卡介苗?
A 预防重于治疗,接种卡介苗可以使人体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以预防结核病(俗称肺痨)。婴幼儿的抵抗力最弱,若受到了结核菌的感染,容易发生急性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而危及生命,因此每一个婴儿都一定要接种卡介苗。
Q 婴儿出生后什么时候可以接种卡介苗?
A 正常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的婴儿,出生24小时以后,就可以接种卡介苗,最迟应该在1周岁前完成接种。
Q 早产儿什么时候接种卡介苗比较好?
A 如果家中没有传染来源,早产儿最好在出生六个月后再接种卡介苗,但如在半年内体重已经超过2500克,经医生检查发育正常的也可以接种。
Q 出生后有黄疸的新生儿,何时接种卡介苗为宜?
A 暂时不要接种,应等症状消失后经医师检查已完全恢复正常时,再接种。
Q 要到什么地方接种卡介苗?
A 在医院出生的婴儿,各大医院婴儿室都可接种。万一因故未在医院接种,可以等满月后到就近的卫生所接种。
Q 接种卡介苗后,局部会有什么反应?
A 接种卡介苗后约一至二周,局部会呈现红色小节结,以后逐渐长大,微有痛痒,但不会发烧;六至八周会形成脓泡或溃烂;十至十二周开始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微红色的小疤痕,以后红色逐渐变成肤色。
Q 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泡或溃烂要如何照护?
A 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拭净,不要挤压,平均约两至三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把它抠去。
Q 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腺肿大,经常发生在什么部位?有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 婴儿接种后,在同侧腋窝偶尔会有淋巴腺稍肿大的现象,并不要紧,它会自行消失。淋巴腺肿大,多在左侧腋下,但偶尔也有在锁骨下或颈部发生;一般可以在发生部位皮下触摸得到可移动性的肿大淋巴腺;如果已经化脓时,则会与皮肤相连,有时局部会有化脓白点出现。发生淋巴腺肿大的主要原因是与个人体质有关,接种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此外与接种疫苗的种类或接种太深,如接种在皮下,也有关系。
Q 如果发生淋巴腺肿大,要怎么办?
A 在接种卡介苗三个月内有淋巴腺肿大,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在三个月后仍然还有肿大,请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医生会根据需要给予用药,服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并不需要用外科手术治疗。
Q 什么情况不可以接种卡介苗?
A 
(1)疑似已得结核病及疑似已被结核菌感染的人,应先经结核菌素测验,确定没有被结核菌感染,才可接种卡介苗。
(2)罹患急性热病、发烧、皮肤病、严重湿疹、慢性病,及早产儿或体重在2500克以下之新生儿,都暂时不要接种卡介苗。
(3)先天及后天免疫不全的人,绝对不可接种卡介苗。
Q 婴儿在医院出生二十四小时后,已经接种了卡介苗,但未留下任何痕迹,是何原因?如何处理?
A 已经接种卡介苗,但未留下痕迹,其可能性为:
(1)纪录错误,已纪录接种其实是遗漏未接种;
(2)发生反应时间未到,有时反应是在平均发生反应期间稍后才开始;
(3)操作技术上发生误差,如:未注入足量的疫苗。可以在接种后三个月作结核菌素测验,如为反应阴性,则再接种卡介苗一次。
Q 出生后立即接种卡介苗,和六个月后接种效果是否有差别?
A 卡介苗接种是否已成功地引起人工感染,一般都以接种后结核菌素测验变成阳性的比率作为指标。根据文献报告,出生后24小时立即接种,接种后结核菌素测验变成阳性的比率,常较出生数月后接种为低。但如果出生后太久才接种,又担心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会受到有毒结核菌的感染。在传染来源很普遍或家中有结核病人的状况下,就越早接种越好;反之,小宝宝未满月前少有机会接触外人,也就是少有被结核菌感染的机会,若出生时在医院没有接种,等满月后到就近的卫生所接种就可以了。
Q 如何判断卡介苗已接种成功?
A 接种3个月后应到接种卡介苗的医疗机构复查,做结核菌素试验。如果试验阳性,说明接种成功,体内已产生了免疫力;如果试验阴性,则说明接种未成功,还需要重新接种。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为60%~70%。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可使复发率降至10%~20%。对膀胱原位癌、膀胱内残留小肿瘤以及其它化疗药物无效者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50~70岁,平均62岁。28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Ⅱ级22例,Ⅲ级6例。21例在肿瘤切除2周后开始BCG膀胱灌注,7例在灌注丝裂霉素失败,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后改用BCG膀胱灌注。灌注期间,每3个月复查1次膀胱镜,2年后改为半年1次,28例随访6~40个月,23例未复发(82.2%),5例复发(17.8%)。

2 方法:膀胱灌注前4 h少饮水,排空膀胱,病人取仰卧屈膝位,按无菌导尿术插入尿管,以BCG 120~180mg加无菌生理盐水50ml稀释,用注射器抽吸药液经导尿管注入膀胱,注毕,再注入5~10m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管。由于尿道粘膜下有丰富的血管窦,若从尿道口注入药液,尿道易形成肉芽肿,引起尿道狭窄。因此,尿管必须插至膀胱再注药液,禁止自尿道口直接加压注入。灌注完毕,嘱病人取左侧、右侧、平卧、俯卧位各15min,药液在膀胱内至少保留2 h。膀胱灌注BCG每周1次,连续6~8次后改为每月1次,灌注期间每月查尿常规1次,定期复查肝功能。

3 BCG灌注后副反应的观察:
①膀胱刺激征的观察。注意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本组病例中26例出现膀胱刺激征。
②血尿的观察。13例出现血尿,延长疗程后症状减轻。
③流感综合征的观察。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发热、鼻塞、肌肉酸痛等不适。其中1例出现高热39℃,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
④全身反应的观察。注意有无胸痛、低热、盗汗、咳嗽、腹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本组病例中未出现肺、肝、脾结核感染。通过观察发现,在灌注2~3次后副反应减轻,随着疗程的延长,症状消失,BCG的剂量愈大,局部及全身反应愈重。

4 讨论:
4.1 BCG是减毒的活的结核杆菌,局部灌注使膀胱粘膜发生非特异性感染,能助长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进入病灶而破坏肿瘤的正常生长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此外,菌苗经膀胱粘膜吸收入血流以及引流到局部淋巴结内,刺激网状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激活而动员大量的免疫细胞参加免疫反应,膀胱粘膜则出现细胞浸润、渗出、粘膜坏死。临床表现为膀胱刺激征、血尿、粘膜片状脱落排出。BCG进入血流,引起发热,对结核菌过敏者出现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以及肺、肝脏感染结核,护理时应特别注意观察。
4.2 BCG是一种活菌苗,为保持其活性,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应冷藏。灌注时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逆行感染。灌注完毕后,嘱病人采取不同卧位,使药液在膀胱内均匀分布。药液在膀胱内保留2 h以上,以利充分吸收。
4.3 膀胱癌病人在接受手术、癌症复发以及化疗后易产生悲观失望、消极心理,对新疗法产生怀疑,加之BCG在灌注后引起局部及全身不适,使病人不能坚持治疗。因此,应做好心理护理,在接待病人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每次灌注后的反应。介绍BCG抗肿瘤的作用原理及国内外应用进展,说明副反应一般可以耐受,以提高其治疗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坚持治疗,并做好家属的卫生宣教。

【原产地英文商品名】TICE BCG VACCINE VIAL BCG VACCINE TICE STRAIN BY ORGANON DROP SHIP/SPECIAL ORDER 1mls/vial
【原产地英文药品名】BCG LIVE
【中文参考商品译名】TICE BCG VACCINE VIAL BCG VACCINE TICE STRAIN BY ORGANON DROP SHIP/SPECIAL ORDER 1毫升/瓶
【中文参考药品译名】注射卡介苗
【生产厂家中文参考译名】Organon Teknika Corp
【生产厂家英文名】Organon Teknika Corp

TICE® BCG is indicated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carcinoma in situ (CIS) of the urinary bladder, and for the prophylaxis of primary or recurrent stage Ta and/or T1 papillary tumors following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TUR). TICE® BCG is not recommended for stage TaG1 papillary tumors, unless they are judged to be at high risk of tumor recurrence.
TICE® BCG is not indicated for papillary tumors of stages higher than T1.

WARNING
TICE® BCG contains live, attenuated mycobacteria.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risk for transmission, it should be prepared, handled, and disposed of as a biohazard material.

BCG inf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health care workers, primarily from exposures resulting from accidental needle sticks or skin laceration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BCG for administra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patients receiving parenteral drugs that were prepared in areas in which BCG was reconstituted. BCG is capable of dissemination when administered by the intravesical route, and serious infections, including fatal inf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esical BCG.


TICE® BCG is contraindicated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Treatment should be postponed until resolution of a concurrent febrile illnes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r gross hematuria. Seven to 14 days should elapse before BCG is administered following biopsy, TUR, or traumatic catheterization. TICE® BCG should not be administered to persons with active tuberculosis.
BCG LIVE (TICE® BCG) is not a vacc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TICE® BCG is an infectious agent. Physicians using it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CG-related complications. Deaths have been reported as a result of BCG infection and sepsis.
There is a ≤1% incidence of life-threatening reactions such as BCG sepsis, coagulopathy, leukopenia, thrombocytopenia, hepatic granuloma, hepatitis, disseminated sepsis with associated mortality, and M. bovis infections of several organs.
Many patients (60%) experience symptoms of bladder irritability beginning 4 to 6 hours after instillation and lasting for 24 to 72 hours. Adverse reactions tend to progress in frequency and severity with subsequent instillations.
Adverse reactions (frequency ≥5%) reported during clinical trials in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including carcinoma in situ, were dysuria (60%), urinary frequency (40%), flu-like syndrome (33%), hematuria (26%), fever (20%), malaise/fatigue (7%), cystitis (6%), urgency (6%), and nocturia (5%).
Adverse reactions (frequency ≥5%) reported during clinical trials in patients with TaT1 bladder cancer following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were dysuria (52%), urgency/frequency (50%), hematuria (38%), flu-like symptoms (24%), fever (17%), pain (17%), hemorrhagic cystitis (9%), chills (9%), bladder cramps (8%), and nausea (7%).
You are encouraged to report negative side effects of prescription drugs to the FDA.Visit ,
or call 1-800-FDA-1088.
For additional important product information please click the “Prescribing Info” link below.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

· 无水酒精注射液(DEHYDR...
· DEHYDRATED ALCOHOL(无...
· 除铁能注射剂DESFERAL(D...
· ALBUMINAR IV SOLUTION(...
· Dantrium Intravenous I...
· Bunavail(盐酸丁丙诺啡...
· Dyloject(diclofenac so...
· THAM SOLUTION(trometha...
· THAM Injection SET(Tr...
· 首个基因新药Glybera注射...

推荐文章

更多

· 无水酒精注射液(DEHYDR...
· DEHYDRATED ALCOHOL(无...
· 除铁能注射剂DESFERAL(D...
· ALBUMINAR IV SOLUTION(...
· Dantrium Intravenous I...
· Bunavail(盐酸丁丙诺啡...
· Dyloject(diclofenac so...
· THAM SOLUTION(trometha...
· THAM Injection SET(Tr...
· 首个基因新药Glybera注射...

热点文章

更多

· 除铁能注射剂DESFERAL(D...
· DEHYDRATED ALCOHOL(无...
· 无水酒精注射液(DEHY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