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基金会的Taban M博士及其同事对白内障摘除术后急性眼内炎的发病率以及可能的作用因素(如白内障切口类型)进行了研究。科研人员使用白内障摘除术、眼内炎和手术后并发症等关键词对1963年至2003年3月间的PubMed数据库进行大范围检索,并对检索到的英语文章进行了系统回顾。他们还从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已发表的论文集中选取另外的研究。如文中描述手术方法则予以记录。评估使用不同切口技术时发生眼内炎的合并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结果显示,在4916篇唯一、潜在相关的引用文献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15篇阐述眼内炎、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论著。共汇总了3,140,650例白内障摘除术,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的总体发病率为0.128%,但是急性眼内炎的发病率随时间变化明显,与以往的几十年相比,自2000年起显著上升(相对危险度:2.44 [95%可信区间:2.27-2.61])。2000-2003年间眼内炎的发病率为0.265%,20世纪90年代为0.087%,80年代为0.158%,70年代为0.327%。此外,与1991年及之前相比,1992年后眼内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切口类型可显著影响这一危险。1992-2003年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为0.189%,而与之相比巩膜切口为0.074%(相对危险度:2.55 [95%可信区间:1.75-3.71]),角膜缘切口为0.062%(相对危险度:3.06 [95%可信区间:2.48-3.76]) 。研究人员指出,该系统回顾表明,与白内障摘除术相关的眼内炎的发病率在最近10年间有所上升。这一眼内炎发生频率的上升趋势在时间上与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的发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