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疗效持久,在“大三阳”的慢性乙肝患者中,HbeAg血清转换发生率较高;而且,更有望获得表面抗原清除和转换的机会。不过,如果选择干扰素治疗乙肝,医生会告知患者:“你可能要吃点苦头”。因为,无论使用普通干扰素还是长效干扰素(如: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9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这与其作用机制(能调节机体免疫)有关。
“感冒”,多不用处理
选择干扰素治疗乙肝,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类流感症状,发生率为70%~80%。患者通常在注射第1针后的24小时内,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但很少超过40摄氏度,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乏力等等。
如果不超过38摄氏度,医生建议患者多饮水和休息;当超过38摄氏度或患者觉得难受时,给予一些解热镇痛药,如乐松或百服灵,可先吃一片。
过一周后第2针时,流感症状通常有所减轻,而等到打第3针之时,流感症状基本消失。
有研究者认为,这其实是干扰素调动了人体免疫系统参与乙肝病毒的“战斗”后,身体反应激烈所引起的一些症状,故不用过分注意。
骨髓“抑制”,不是那回事
选择干扰素治疗乙肝,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也较多见,通常在头八周出现,也有的会持续到治疗结束。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少数人会出现牙龈出血、头晕、乏力等症状。因此,定期检查很重要,尤其在打前两针时,应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
很多人感到害怕,以为这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类似,其实不然。干扰素并没有某些化疗药的细胞毒性,有这种白细胞数量减少是一过性的。
当然,如果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少于1.0×10(9) / 升,或血小板少于50×10(9) / 升,医生会作出相应处理,如使用升白细胞药、调整干扰素剂量甚至停药。故患者不必担惊受怕,只要密切观察即可。
脱发是假象,情绪更重要
选择干扰素治疗乙肝,脱发通常在治疗后期出现。有的患者,尤其是女孩子,对此非常介意。实际上,这并非如化疗所致的脱发,而只是头发脱落较平时稍多而已,多在洗头或梳头时发现,患者可以放心,脱发现象是暂时的,也不会出现秃顶。
不过,要提醒家属的是,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干扰素可引起精神异常,尽管发生率极低,但患者在出现抑郁、妄想、焦虑等症状时,自身并不一定察觉。所以,家人的关怀很重要,应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患者和医生就像运动员和教练,都在为夺取治愈这块金牌而努力,其间难免要付出“血与汗”,但应该相信总有一天会苦尽甘来。在干扰素治疗乙肝获得e抗原转阴后,其复发概率小,维持疗效时间长;据资料报道,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1年后停药,随访4年的患者中,表面抗原转阴的人数占11%。虽然该比例并不高,但给予患者一定希望,增加了治疗的信心。
治疗前要检查的项目
选择干扰素治疗乙肝,患者除了需要检查血常规,以了解白细胞水平外,还要筛查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红斑狼疮等,因为干扰素的促免疫调节作用可诱发这些疾病。同时,最好找肝病专科医生对目前乙肝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如诊断为中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或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就不适合使用干扰素治疗。
徐启桓 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