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FU一直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药物。延长5-FU滴注时间并联合生物调节剂甲酰四氢叶酸(LV)较静脉推注5-FU 可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长期中心静脉插管可能增加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并且延长住院时间。卡培他滨作为新型口服氟嘧啶甲氨酸酯剂,可被肿瘤组织中较高的胸苷磷酸化酶降解为5-FU,使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成为一线单药治疗的理想药物。
目前,国际上已进行多项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其中,卡培他滨4周方案治疗中国晚期或转移性患者,已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例如,一项小型初步研究证实,患者PR率达27%;而另一项Ⅱ期临床试验显示患者PR率为25%。然而,欧洲和美国的两项大型Ⅲ期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卡培他滨3周治疗方案(口服卡培他滨1250 mg/m2,1天2次,连续服用2周,第3周休息;3周为一周期)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疗效和安全性上均优于5-FU/LV(Mayo临床方案,为结直肠癌标准治疗方案)。之后,此方案一直作为联合化疗药物,如依立替康、奥沙利铂、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联用的基础治疗方案。
卡培他滨3周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卡培他滨3周治疗方案对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是否有明确疗效,其安全性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我们入组64例29~74岁(中位年龄58岁)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33例结肠癌、26例直肠癌,转移发生的部位包括肝脏、肺、淋巴结和其他部位。中位治疗时间为174天,卡培他滨平均累计治疗剂量为354 g,每天的剂量强度为1380 mg/m2。所有患者在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价依据RECIST指南,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四个等级。不良反应评价按照NCIC-CTC标准,分为1级、2级、3级。
结果显示,56%和34%的患者分别完成了8个和10个治疗周期,其余患者因为出现进展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和复发后手术补救而中断治疗。患者的PR率为31%,48%的患者病情稳定,总缓解率为37%(95% CI:26%~5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8个月(95% CI:4.1~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2.3个月(95% CI:17.8~29.5个月)。
常见的不良反应(所有分级)为手足综合征(HFS,69%)、色素沉着(34%)、腹泻(33%)、厌食症(38%)、恶心(42%)和口腔炎(41%)。最常发生的3~4级不良反应为HFS(11%),但对患者采取中断治疗或减少药物剂量后病情较易得到控制。治疗中未出现4级腹泻,只有1例患者出现3级腹泻。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
结语
欧洲和美国的两项大型随机Ⅲ期临床试验显示,采用卡培他滨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R率达26%。该研究也获得了同样证据,只是患者PR率略有所提高,为31%,这可能与入组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有关。此外,病情稳定的患者比例较高,使得病情控制率达到79%。而5.8个月的中位TTP也提示,卡培他滨3周治疗方案非常适合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该研究的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可逆且易于控制。与欧洲和美国的两项大型随机Ⅲ期临床试验相比,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HFS的发生率虽然略高(69
% vs. 54%),但是3级HFS的发生率则稍有所降低(14% vs.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