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术后残留者1l例,占69%;术后复发者5例,占31%,所有病人既往均未接受过脑部放射治疗,Karnofsky评分≥70分。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3~65岁,中位年龄34岁,肿瘤位于额叶4例,顶叶6例,颞叶4例,小脑2例。
1.2 治疗方法:①所有患者采用热塑面罩固定,在治疗体位下,每层按3 mm层厚行CT断层扫描,采集解剖图像和数据,每个层面在影像诊断MRI指导下参照ICRU50号报告勾画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和重要器官。CTV为恶性脑胶质瘤GTV+2.5~3 cm。PTV为CTV+外放0.5~1 cm,DT 50 Gy后将PTV缩至GTV+1 cm。采用6MV-X线5~7个共面等中心照射,TPS系统采用瓦里安公司的Eclips放疗计划系统。放疗PTV每次95 剂量曲线为2.0 Gy,总DT 60 Gy/30次共6周;②替莫唑胺给药方法:放疗期间每天口服替莫唑胺,按75 mg/m2/d体表面积计算药量,放疗结束后休息3周再接受6个疗程常规替莫唑胺治疗。按150~200mg/m2体表面积;第1~5天全程口服替莫唑胺胶囊;28 d为1个治疗周期,每一周化验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判断患者能否耐受。16例患者化验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均≥2.0×109/L或者血小板数≥50×109/L,肝、肾功能未出现异常,因而无需调整剂量。
1.3 疗效判定:按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CR:完全缓解;PR:病灶缩小50%以上;NC:病灶缩小少于50%或增大不超过25%。分别在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CT或MRI扫描,观察肿瘤灶退缩情况,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
1.4 随访:随访时间自放疗之日起计算,截止到2008年3月,随访率100%。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调强放射治疗加替莫唑胺治疗16例病例全部完成治疗计划,治疗前12例患者有颅内高压增高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2/12)或消失(10/12)。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CT或MRI检查评价局部疗效:13例(13/16)近期有效率(CR+PR)13例,占81.25%。在中位随访23个月时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2个月。生存期满1年9例,生存率为56.3%;生存期满2年4例,生存率25%。
2.2 不良反应:2例患者治疗中第2周出现头疼或恶心、呕吐,发生率12.5%,CT或MRI显示脑水肿1例,发生率6.25%。所有患者经地塞米松和甘露醇脱水治疗3~5d后症状逐渐缓解至消失。
3 讨 论
调强放射治疗 (IMRT)是现代最先进的放疗手段之一,较常规放疗具有精确、剂量分布均匀、正常器官保护更好的特点,从而改善了肿瘤的治疗增益比。因此,较常规放疗具有明显的放疗优势。
替莫唑胺(TMZ)目前治疗脑胶质瘤尤其间变性及胶质母细胞瘤已有较多临床报道,其疗效肯定,与放疗同时应用可起到增敏作用。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但发生率较低。
本研究特点为治疗方法中采用了调强放射治疗手段,关于常规放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已有相关报道,但目前没有看到调强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的相关报道。
Stupp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替莫唑胺加常规放疗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为53.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4.6个月,2年生存率为26.5%;瑞士]和意大利的2项研究显示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个月和15.7个月,1年生存率均为58%,且毒性反应轻。本组调强放射治疗同替莫唑胺治疗结果显示: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2个月,1年生存率56.3%,2年生存率25%。与国外报道相近。Shan等报道脑胶质瘤调强放射治疗有效率(CR+PR)为73.3%。本组资料调强放射治疗+替莫唑胺的有效率(CR+PR)为81.25%,高于Shan的报道,尤其本组研究选择的病例均为术后残留或复发患者,仍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说明调强放射治疗+替莫唑胺联合应用可能优于单纯放疗,但尚需更多病例及长期的研究与随访。
本研究在毒性反应方面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未见3或4级血液毒性及肝、肾功能损害。Stupp等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导致7%的患者出现3或4级血液毒性。是否需要提高口服替莫唑胺的剂量或增加放疗剂量以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