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皮肤性病 >> 白癜风 >> 常识问答 >> 白癜风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综述”之一

白癜风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综述”之一

2009-07-15 14:12:46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中国新持药网  浏览次数:32  文字大小:【】【】【
简介:白癜风的病因之十四“白癜风发病的分子机制综述” Danen等用佛波酯对体外培养的人MC增殖与分化加以凋控,并比较两种状态下的MC细胞黏附分子的特征,发现整合素表达有高度选择性。增殖态MC除能表达整合素 ...

白癜风的病因之十四“白癜风发病的分子机制综述”

    Danen等用佛波酯对体外培养的人MC增殖与分化加以凋控,并比较两种状态下的MC细胞黏附分子的特征,发现整合素表达有高度选择性。增殖态MC除能表达整合素外.尚有ICAM-1、E-钙黏素(cadherin)和CD44表达;而分化态MCα3β1、α5β1减少,α2β1、α4β1、α6β1增加,其他黏附分子不发生变化。由于MC很可能经α2β1、α6β1介导黏附胶原、LN,经cD44介导黏附透明质酸,经α3β1、α6β1介导黏附FN,经E-钙黏素介导黏附KC,因此增殖态MC对LN、Ⅳ型胶原黏附减低,对真皮FN黏附增加,但对Kc黏附保持不变。当伤口愈合时,大量过渡性基质蛋白FN由KC和真皮Fb产生,因此增殖态MC对基膜(LN、Ⅳ型胶原)黏附减低,而对FN增加,MC很容易自基膜游离并在FN表面移行参与伤口愈合后皮肤色素恢复。Zambruno等用免疫电镜与免疫荧光方法研究了正常人Mc在体内或体外整合素表达与功能情况,结果在体内完整表皮中MC仅发现整合素亚单位α3、α6、αγ和β5存在,而体外分离培养MC则有α3β1、α5β1、α6β1、αγβ1二聚体存在。免疫荧光证实β1整合素均匀弥散分布在细胞表面,仅αγβ3簇集于灶性接触(focal contact)区。作者认为β1整合素主要介导MC黏附,β1、β3整合素共同介导MC移行,α5β1、αγβ3仅在培养MC存在,而体内表皮原位MC未见表达,提示这两种整合素对MC扩展和移行至关重要。
    ECM:ECM主要包括胶原、蛋白多糖和粘连糖蛋白。既往研究表明ECM不仅影响Mc形态和数目,而且对MC运动以及酪氨酸酶活性都有显著影响。Morelli等在体外系统评估了Ⅳ型胶原、LN、FN对MC运动的影响,结论是Ⅳ型胶原能增强MC移行,而FN、LN无此作用,Ⅳ型胶原这种介导MC移行增强作用,能被抗α2、α3亚单位单抗特异性阻滞。整合素介导的细胞黏附是通过其胞外区识别ECM基质蛋白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和相邻细胞表面特定配基来完成。FN分子中部存在的RGDS序列(精一甘一天冬一丝)推测为α3、α5、αγ三种整合素的识别位点。Scott等用人工合成的含RGDS序列的肽段来观察该肽段对MC贴附FN的影响,发现含RGDS序列的肽段对新生儿MC贴附抑制达85%,而对胎儿MC抑制为48%,提示新生儿MC主要是通过对FN的RGDS序列识别来完成贴附移行的。
   3.MC移行与白癜风皮损复色
    临床很早注意到PUVA治疗的白癜风患者白斑区复色首先是在毛囊周围出现一个色素岛,继而向外扩展融合成片,但从未发现整个皮损广泛渐进性复色。这种毛囊周围复色模式提示毛囊的MC很可能移行出来参与上述复色过程。Cui等人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他们用扫描电镜和分离毛囊多巴染色(hair fo11icle splitDopa stain)技术证实在毛囊中下部外毛根鞘有多巴染色阴性未活化的MC,它们为表皮复色提供一个MC库(reservoir)。白癜风皮损区MC可能遭到破坏甚至完全丢失,但外毛根鞘未活化MC并不受影响。Norris提出外毛根鞘中下部MC移行至白斑区皮肤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表皮环境。MC被紧密镶嵌在基膜上基底层KC间;MC周围的KC经半桥粒、锚丝、锚纤维束、锚斑块等结构牢固地固定在基膜上,Kc间存在有桥粒、钙黏素介导的黏附;KC与MC间也有钙黏素黏附。新近还发现在MC与基膜界也存在有灶性接触或灶性接触样结构(focal contact-like structures)。    MC如何自这一牢固的表皮环境中“逃脱”出来呢?有人提出可能是MC产生了特定的蛋白酶溶解掉现存的细胞连接,或通过与特定基质和细胞受体相互作用才能运动。werb发现用含有FN的RGDS序列肽段来活化VLA-5整合素受体可诱导兔滑膜Fb细胞产生胶原酶和基质溶素(stromelysin)。而人MC通过FN分子片段是否也能诱导类似的金属蛋白酶产生,导致局部ECM重构(re-modeling)以利于MC移行呢?目前仍缺乏证据显示MC在表皮基膜移行过程中能自泌蛋白酶。另一种导致MC移行的机制可能是细胞表面钙黏素转换,细胞表型的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变化会使MC更容易自表皮环境中游离。已有研究证实这一机制参与黑素瘤细胞转移与侵袭。Hsu等用双重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培养人MC与人黑素瘤细胞钙黏素表达,发现正常人MCE-钙黏素表达丰富,而P-钙黏素和N-钙黏素呈局限性表达(marginal expression),而黑素瘤细胞E钙黏素表达下调,而N-钙黏素表达明显增加。E-钙黏素下调使MC与KC间黏附松弛,使MC更容易从周围KC调控环境中游离出来;而N-钙黏素表达上调,介导黑素瘤细胞相互黏附或介导瘤细胞黏附到真皮能表达相同N-钙黏素的Fb上,赋予瘤细胞转移与侵袭能力。PUVA治疗后皮损周围MC是否有E-钙黏素下调有待进一步证实。一旦MC自毛囊和皮损周围KC环境中移行出来,MC很可能通过与基膜的IV型胶原不断重复进行黏附和分离,沿着现存的基膜向白斑区滚动(rolling),MC移行到白斑区表皮后.必须进行分裂增殖以满足白斑区MC复聚(repopulation)对MC数量的需求。
  (二)毛囊黑素细胞
 毛囊黑素细胞(HFM)在形态分布、抗原表达及功能作用上与表皮黑素细胞不同;其生物学特征受KC、激素和紫外线等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的调控。白癜风皮损中MC缺失.而HFM成为其色素恢复的再生来源。胚胎发生过程中人HFM的分布和分化过程与表皮黑素细胞(EM)基本一致,6个月前无固定的定居点,6个月后Dop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毛囊漏斗部外根鞘周边、毛球下部和毛母质区,不合成黑素;出生后,EM连续产生并转运黑素体,而HFM却仅在毛发生长期合成黑素,在退行期及休止期则自行停止,这种周期性功能特征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但提示HFM和FM可能为不同的细胞亚群。20世纪50年代末,staricco采用表皮分离Dopa染色和Dopa-甲苯胺蓝复合染色发现毛囊外根鞘中存在一种咆浆透亮及胞核深蓝色的MC,后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MC可能与维持MC正常数量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合成黑素。但在受到某些刺激后可被激活、增殖、游走,并产生黑素。新近,Horikawa等发现这种毛囊外根鞘Dopa阴性的无黑素MC只表达前黑素体抗原,而不表达黑素体抗原及黑素体相关糖蛋白酪氨酸酶、酪氨酸相关蛋白(TRP-1和TRP-2;Tohin等的研究也证实HFM和EM在形态、分布和生长特征上都不相同。HFM另有两个亚型,并命名为HFM-I型和HFM-Ⅱ型细胞,其区别如表2-3;同时他们还用多种MC相关抗原的抗体及白癜风和AA患者血清与分离纯化的HFM和EM作了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查。结果发现二者在抗原表达上确有差异,最为明显的区别是HFMI型细胞表达52、67和127kDa抗原,而EM不表达,这些抗原只与AA患者血清起反应;相反,EM表达55和72kDa抗原,而HFM不表达,这些抗原只与白癜风患者血清发牛反应。此外,Narisawa等还对人HFM的分布作了三维构象观察.结果发现NKI/beteb抗体反应阳性的MC主要分布于毛囊漏斗部和毛球之间,漏斗部和毛球区的MC比皮脂腺以下毛囊中部的MC体积大.NKl/beteb抗体阳性反应更强,而毛囊中部MC树突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白癜风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综述”之四
“白癜风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综述”之三
白癜风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综述”之二
 

最新文章

更多

·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临床指...
·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在临床...
·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及病因分析
· 中药联合方法治疗白癜风
· 治疗时白癜风复发该怎么办?
· 初期白癜风患者与久病的...
· 外阴白斑真的是白癜风?
· 肤色跟白癜风的发病有关系
· 认清白癜风的危害,并注...
· 白癜风治疗后病情反复的原因

推荐文章

更多

·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临床指...
·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在临床...
·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及病因分析
· 中药联合方法治疗白癜风
· 治疗时白癜风复发该怎么办?
· 初期白癜风患者与久病的...
· 外阴白斑真的是白癜风?
· 肤色跟白癜风的发病有关系
· 认清白癜风的危害,并注...
· 白癜风治疗后病情反复的原因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