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原发性肺癌198倒,按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分型及TNM国际分期法分期,其中腺癌9l例,鳞癌47例,小细胞癌32例,未分型癌28例,分期均属Ⅲ~Ⅳ期,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63例,其中腺癌29例.磷癌l6例,小细牖癌ll例,未分型癌7例,放疗组64例,其中其中腺癌30例,鳞癌l6例.小细胞癌9例,未分型癌9例;联合组(药物+放疗)71例,其中腺癌32例,鳞癌l5例,小细胞癌12例,未分型癌12例。
治疗方法:药物组口瞰鹤培片,每日3次,每每次1粒,均于饭后半小时蜜水进服,连续服用2个月。放疗组治疗设计方案参照FLetcher所述方法,放射线采用60勒克斯射线,设前后各一照射野,平行垂直变替照射,根据不同病理类型给予原发病灶60~70Gy/Tw,周照射5次两组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药物或放射治疗前先来用cop方案化疗2~3个周斯后再接受药物或放射治疗,联合组除按上述放疗法治疗外,同时口服鹤培片,用法同药物组,眼药持续2个月。
观察方法:肿瘤大小,所有肺癌患者均于治疗前拍胸片一次(药物组和放射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后,服药或放疗前拍片),治疗结束1个月后再拍片一次,以后前位及侧位胸片上肿瘤的阴影为标准,疗效按1978年抗癌药物会议制定的实体癌客观疗效评判指标和1988年卫生部药政局判定的抗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导原则疗效标准进行评定:①完全缓解:可见癌瘤完全清失,持续1月以上,无复发和转移者;②部分缓解:肿瘤最大直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或阻塞支气管
后形成的肺不张在治疗后完全复张,其它癌灶无增大。持续1月以上者;③稳定:肿瘤病灶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足25%,无新病灶;④进展,肿瘤病灶两径乘积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
血清LSA、TSA的测定;所有肺癌患者均于治疗前取静脉血分离血清(药物组和放疗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疔后.眼药或放疗前取静脉血),分别测定血清LSA和血清TSAf治疗结束后再检测一次,LSA测定采用王琉三等的方法,血清TSA测定采用谢之荣等的方法,唾液酸的含量以mmoINANA/L血清计。
结果:放疗组的疗效与药物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别,而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放疗组和药物组。
唾渡酸为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癌瘤患者血清LSA和TSA含量及其变化与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和行为密切相关。Deman等研究指出,唾液酸的含量变化与癌瘤的生长,转移、消减和复发等都有密切关系。1973年Emmelat等报道癌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比正常人异常升高,其中以肺癌增高虽为显著.国内亦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报道.认为治疗前后LSA、TSA术平的变化与疗效一致,可以作为病情判断和疗效监测的指标;肺癌患者经手术或放化疗后,LSA、TSA逐新下降接近正常范围显示疗效显著,否则预后不佳,可见LSA、TSA与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通过鹤蟾片与放疗对肺癌患者的疗效对比。提示两者在治疗肺癌方面疗效相近,以LSA、TSA为疗效监测指标,分析对各型肺癌的作用,结果提示,对各型肺癌鹤蟾片均有明显疗效,而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面可能优于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