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率很高的眼科疾患,常见致病菌有镰刀菌属、曲菌属、念珠菌属、青霉菌属和酵母菌等。发病机理是真菌产生菌丝、孢子侵入组织,杀伤靶细胞,并可产生各种酶(如镰刀菌的蛋白酶、胶原酶)和毒素(曲霉素),促进感染及侵入宿主细胞;真菌的多糖荚膜(如新型隐球菌)及较粗大菌丝(如白色念珠菌)则具有抗吞噬作用;真菌侵入眼组织在局部增殖,其抗原成分常导致超敏反应而形成溃疡、脓疡。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因存在局部应用刺激性大,眼组织穿透性差,抗真菌能力不强或全身应用毒性大等缺点而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为了提高疗效,可采用联合用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不同的环节增强抗真菌效应;还可通过改进药物的剂型以及某些赋形剂的使用,增加眼内通透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氟康唑是一种新型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 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合成并抑制细胞色素P-2450而破坏细胞的完整结构, 从而起到抗真菌作用。它对深部、浅部真菌均有效,尤其对念珠菌、隐球菌具有较高活性,对曲霉菌等作用较差。不良反应:少数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又可出现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停药后恢复。国内外均有报道证实氟康唑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有较好的疗效且毒性较低。那他霉素是一种从NATALENSIS链霉菌中提取的四烯多烯类抗生素,在体外具有抗多种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包括曲酶菌、念珠菌、头孢子菌、镰刀霉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药物分子与真菌细胞膜中的固醇部分分子结合,形成多烯固醇复合物,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使真菌细胞内的基本细胞成分衰竭而达到治疗目的。虽然这种抗真菌作用与药物剂量相关,但那他霉素仍是作用明显的杀真菌剂,剂型5%混悬液滴眼,对眼无毒性。不良反应:口服不吸收,注射给药毒性大,仅限于眼科局部用药,局部应用那他霉素可以在角膜基质层内达到有效浓度,但在眼内液中却不能达到。
将氟康唑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液并用于临床,证明其抗真菌作用明显增强,通透性增加,刺激性大大减少,可以互补,既能减少药物用量,降低毒副作用,又能缩短疗程。联合应用比单独使用氟康唑疗效好,既可弥补氟康唑对部分镰刀菌、曲霉菌的耐药性,又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增强抗真菌的疗效。该方法适用于轻中型真菌性角膜溃疡,对重型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有限。
暂缺相关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