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创新带来疗效的飞跃 既往的普通干扰素,由于分子比较小,皮下注射后吸收迅速,在血液内很快形成一个高峰,但由于干扰素分子之外缺乏保护性装置,干扰素直接与进体内的分解酶相接触,很快就会被机体清除,为了保证能维持一定的治疗浓度,就需要反复注射,这样就造成了浓度的大起大落,浓度波动非常大,浓度高时,虽说保证了治疗效果,但也由于浓度过高而产生很多副作用,浓度低时,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而且需要反复注射,每周需注射三次,这样不仅使用不便,而且对患者躯体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 聚乙二醇干扰素(又称为PEG干扰素),是通过最新科技在干扰素分子上安装了一个无活性的PEG分子,这样不仅使干扰素的分子量得到了增加,延缓了干扰素的吸收,而且PEG分子还可以保护干扰素与分解酶的直接接触,降低其清除速度,这就向给超人穿了一件防护衣,不仅药物浓度得以维持在一个平稳水平,而且由于清除减慢,用药的周期也得以大幅延长,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避免了普通干扰素用药后的答复浓度波动,从而使治疗的疗效也得到大幅提高。而且由于用药间期可以从每周三次延长到每周一次,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干扰素之外,由于有了聚乙二醇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干扰素与免疫细胞的直接接触,其免疫源性也得到了降低,副作用因此也就更少。 有哪些聚乙二醇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又根据聚乙二醇分子量的大小分为两类,第一种又称第一代聚乙二醇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a-2b),其聚乙二醇分子比较小,只有12KD(一种分子量大小的计量单位);第二种就是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又成为第二代聚乙二醇干扰素,其聚乙二醇分子比较大,分子量为40KD。这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主要区别也是聚乙二醇分子的大小,后者由于聚乙二醇分子更大,对干扰素的保护作用更好,因此血药浓度更稳定,半衰期也更长,而且其药物分布更集中(主要集中于血液和肝脏),而成人间体重可以有很大差异,血液容量的差异却很小,因此,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无需按体重用药,而聚乙二醇干扰素a-2b由于分布范围更广(包括肌肉和脂肪),因此就必须按体重用药。
另外,从疗效来抗,普通干 扰素治疗乙肝,HBeAg阳性病人的HBeAg血清转换率(评估乙肝治疗疗效的一个很好指标)亚洲人为12-22%,而PEG干扰素(如派罗欣)的疗效平均为32%,较传统干扰素显著提高。而且在合适的患者中(高ALT, 低病毒载量的患者),其疗效可增高到52%(三期临床的结果)。 目前,PEG干扰素(如派罗欣)已经成为合适人群治疗乙肝的首选。所谓合适人群,主要是指转氨酶水平较高者(说明机体免疫状况比较好)而病毒载量较低者,中青年的慢性乙肝患者,往往属于这种情况,这时如果没有进展到失代偿肝硬化程度,有机会通过PEG干扰素α-2a(派罗欣)进行积极治疗,充分调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力量,清除乙肝病毒和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就有可能争取到临床上的最佳获益——即疗效彻底,且停药后疗效持久。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又一次飞跃简介:
什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 聚乙二醇(简称PEG)是一种无活性的亲水性化合物,聚乙二醇化就是将聚乙二醇通过生物制药技术安装到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分子之上,从而改变其活性,使其分子量更大,吸收更缓慢 ... 关键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又一次飞跃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