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小良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确切阐明,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和感觉异常及精神、情绪因素密切相关⋯。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嘈杂”病症范畴。奉文观察了胃苏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999年1月一2002年6月消化内科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62例,男72例,女90例,年龄27—84岁,平均50.1+18.7岁。所有患者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符合以下标准:①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返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反复或持续4周以上;②内镜检台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病变,同时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③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④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按辨证分型,属肝郁气滞型88例(54.3%),脾胃虚寒型65例(40.1%)。余9例(5.6%)分属胃阴-小足、血瘀、湿热型。本文主要观察和比较肝郁气滞和脾胃虚寒两型的治疗效果。 1.2辨证分型标准①肝郁气滞:主证为脘胁胀痛、痛无定处,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宁,喜叹息,遇抑郁、恼怒症状加重,苔薄腻,脉弦。②脾胃虚寒:主证为病程较长,胃脘隐痛绵绵,食则易饱,痞满胀闷,喜温喜按,劳累、着凉后症状加重,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 1.3治疗与观察指标 给予两组扬了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胃苏颗粒[(93)药准字Z一12号]15g,3次/日,冲服,两组疗程均为12刷。所有患者治疗期均未加用抗焦虑及抗抑郁药,同时鼓励患者保持精神愉快,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治疗第12周末,分析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消失率,同时比较焦虑自评(SAS)及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X一±S形式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X2及t检验。 2结果 2.1治疗后肝郁气滞组与脾胃虚寒组症状消失率均在80%以上,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0.05)。见表1。 2.2治疗前肝郁气滞组SAS、SDS评分较脾胃虚寒组为高(0.05);治疗后肝郁气滞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2。 2.3肝郁气滞组和脾胃虚寒组治疗前SAS评分符合焦虑症诊断者分别为64/88例(72.7%)及20/65例(30.8%),经检验差异显著(值=4.56,P<0.05):SDS评分符合抑郁症诊断者分别为62/88例(70.4%)及18/65例(27.7%),经检验有显著差异(值=4.89,P<0.05)。 3讨论 功能性消化小良多为脾胃气机紊乱,升降失司所致。,胃气不降在中者则脘腹胀痛,小降反升则可出现嗳、返酸,脾气不升则有食后饱胀、脘闷表现。证属本虚标实,脾气虚弱为其奉。本组资料显示功能性消化小良以肝郁气滞、脾胃虚寒两大多数,其中肝郁气滞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脾胃虚寒犁多见。胃苏颗粒中佛手、苏梗具有理气消胀、促进胃肠动力作用,且理气而小伤阴;白芍养阴柔肝,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止痛作用较强;皮、香橼兼有理气、燥湿、疏肝解郁功效,有抗焦虑、抑郁作用,鸡内金助消化。大鼠胃溃疡实验结果表明,该药可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减少溃疡面积;实验还表明,该药可增强小鼠胃肠推进活动。两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消失率均在80%以上。此外,肝郁气滞组服药后焦虑、抑郁情绪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所有患者服药期问均无明显毒副反应。 本组资料显示:胃苏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除对诸多消化道症状的消除疗效确切、安全外,对肝郁气滞型患者尚有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独到功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消化系统药物 >> 胃苏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苏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简介:
导读:胃苏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除对诸多消化道症状的消除疗效确切、安全外,对肝郁气滞型患者尚有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独到功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观察胃苏颗粒治疗功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