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药减轻肿瘤化疗不良反应是中医肿瘤临床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在中医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为顺利完成化疗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十年来,肿瘤内科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从治疗观念到新药的应用都发生了变化,中药的配合也应“与时俱进”,并与之协调,才能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 1 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时代特点 1.1 减轻不良反应,维护生活质量更受重视 以往认为化疗不良反应是自然、“理所当然”的事,甚至解释为“死而后生”,即使患者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也不必大惊小怪。随着肿瘤治疗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朝向“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转变,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维护,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对发生严重的化疗不良反应不应看成是“顺理成章”的事,多种方法、综合治理化疗不良反应被看作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中医中药的作用也比以往倍受重视。 1.2 化疗时间有缩短的趋势,不良反应较以往会提前 以往某些肿瘤的化疗时间较长,如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道癌、乳腺癌等,在术后第2年,甚至第3年还要化疗,小量多次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较晚,而今化疗多在术后6个月内完成,化疗时间缩短,在药物种类和剂量上应用较为集中,不良反应发生迅速,这就要求中医药的配合也应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 1.3 “气血亏虚”的客观指标发生变化,某些老药应补充新指标 化疗药常引起患者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中医药常用“扶正”的方法治疗。在临床检测指标方面,原来多用发泡实验来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及补体结合实验、camp及cgmp比值、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来观察保护骨髓,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而今许多指标已被淘汰,代之而来的是诸多更先进的指标来论证中医药的扶正作用,诸如cd3、cd4、cd8,甚至有分子水平的诸多项目指标检测,就外周血细胞的检测也由以往的单纯计数发展成为10余项的相关参考项目。然而,原来一些“老药”,特别是批准上市多年的中成药并没有经过新指标的验证而延用至今,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中药也应以新指标去说明其疗效,采用新的方法去验证其“扶正”的作用,在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方面,也让“老药”焕发青春,锦上添花。 1.4 化疗药更新迅速,中药配合也应“与时俱进” 化疗药的品种近年发展迅速,努力朝“高效、低毒”方向发展,一些毒性大、疗效差的化疗药临床应用也在减少,一些新药不断涌现,化疗不良反应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中药的配合也应随之改变。例如以往心脏毒性发生较多,甚至出现不可逆的心肌损伤,中药养血强心治法以及生脉饮的应用较多,如今,阿霉素等蒽环类化疗药应用量不如以往,这类不良反应少见。再如,前些年应用博来霉素、平阳霉素与肺部放疗同时进行,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发生率很高,中药滋阴润肺、清热解毒治法应用很多,如今这类化疗药应用也已减少,放疗设备及定位方法也有明显改进,这类不良反应也在减少,中医药在这方面的应用也随之发生改变。 2 中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新思路 在中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中,多年来应用较多的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健脾和胃等中医治法应用日久,在提高血象、改变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和消化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往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处置方面,西医方法不多,中医药作用不明显。但近年来,西药的新辅助药大量上市,传统的中医药优势正在发生改变,加之新化疗带来的新的不良反应,使中药的减毒作用的研究思路也在改变。 2.2 消化道反应的防治更注重食欲的恢复 恶心呕吐是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之一。近年来,由于氮芥类、亚硝脲类药物应用减少,引起恶心呕吐反应的主要药物集中在顺铂及氟尿嘧啶类药物上。以往止吐药主要为阿托品、颠茄、6542等抗胆碱药以及胃复安、维生素b6、地塞米松或者噻嗪类和抗组胺类药物,综合治疗作用不大,疗效有限。中药健脾理气、和胃降逆治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些高选择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问世,如格拉司琼(康泉)、昂丹司琼(枢复宁)、托烷司琼(呕必停)等,止吐效果明显提高,又有口服及肌肉注射多种剂型,使用方便,疗效显著,应用口服中药汤剂紧急处置恶心呕吐已减少。但这类新药的价格偏贵,对化疗药恢复食欲效果不明显,又可有头部及上腹部的不适,中药虽然即刻止吐不如西药迅速,但在预防胃肠道反应及化疗后恢复食欲方面优于西药。佛手、香橼、焦三仙等理气消导药可明显提高食欲,所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等中药与西药配合,共同减轻化疗对胃肠道刺激及促进食欲恢复是很可取的。 2.3 手足综合征的防治更受重视 以往化疗药引起手足综合征的程度较轻,如长春碱类、鬼臼碱类,可由于剂量的累积,引起肢体由远端向近端的进行性麻木、感觉异常,偶可见伴有疼痛,体检可见皮肤感觉或腱反射的减弱及缺失,甚至肌无力等。以往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避免冷热刺激等对症处理等待自然恢复,并无特效方法。如今,奥沙利泊(草酸铂)、卡培他滨(希罗达)、紫杉醇等化疗药应用日渐增多,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都有所增加,影响生活质量,患者有要求中药治疗的迫切愿望。中医对化疗药引起的末梢神经炎无专门记载,古有“不仁”、“顽痹”的记载,对肢体麻木伴有痛痒症状等常责之为邪毒蕴积、气血不运、风痰痹阻等病机,可用益气活血、祛风通络、化痰解毒等治法。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红藤、络石藤以通络,白蒺藜、钩藤以驱风,鸡血藤、苏木活血养血以及天麻钩藤饮等传统方剂,有一定的效果。中药煎剂浸泡外洗可加速恢复,常用药有海桐皮、秦艽、川断、寄生、红花、白芷等,冰片以白酒溶解兑入可加快中药透皮吸收。 2.4 新药的不良反应给中医药防治提出新课题 化疗药以及其他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药的不良反应日渐暴露,例如靶向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性引人注目。近年厄洛替尼(特罗凯)、吉非替尼(易瑞沙)等应用广泛,患者出现大片面部红疹、丘疹脓疱反应、手足湿疹、甲沟炎、皮肤瘙痒、干燥脱屑等现象很普遍,中医药的防治尚在摸索之中。笔者对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红疹、脓疱、足趾湿疹、渗出性皮肤反应,应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基本方法,以四妙丸为主方(基本成分为黄柏、薏苡仁、苍术、怀牛膝、丹皮、苦参、白藓皮、地肤子)应用于临床,收到较好疗效。四妙丸是《成方便读》中清热利湿的重要方剂,治疗足麻肿痛、湿热下注,加入丹皮、苦参清热凉血,白藓皮、地肤子解毒燥湿,对湿热蕴结、毒邪为患的皮肤反应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5 中成药的应用更应受到重视 中成药迅速发展为近年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开创了新局面。20世纪60年代前,肿瘤科专用的中成药很少,更缺少专门配合化疗的中成药。随着时代的发展,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更适合简便快捷中成药的应用。肿瘤性疾病已定为“慢性病”,需要长期伴随治疗,加之高科技的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使中成药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已生产出多种口服药及静脉注射液,有40余个种类和剂型进入医疗保险,以扶正为主的中成药为例,如静脉注射药参芪扶正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口服药参芪片、生血丸、健脾益肾颗粒、贞芪扶正胶囊等已广泛应用。兼有扶正作用的中成药有康莱特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参一胶囊、参莲胶囊等,这些新药的出现,方便了临床用药,也降低了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是据一些医院的处方分析,这些中成药多为西医应用,一些中医对这些中药不甚熟悉,有的认为与传统的中医理论有距离,难以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用药,所以用药不多。但是,用药如用兵,多个武器总比少个武器好,在新形势下,临床医生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采用新思路,应用新方法,以提高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 |
中药减轻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思路转变简介:
应用中药减轻肿瘤化疗不良反应是中医肿瘤临床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在中医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为顺利完成化疗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十年来,肿瘤内科治疗有了迅速的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