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目前全世界吸毒者已达2亿人,毒品年消费量在2万亿美元左右。我国的吸毒人数不断增多,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探求行之有效的脱毒方法刻不容缓,传统的戒毒方法如美沙酮替代法不仅药物自身存在成瘾性,而且不能完全消除精神依赖,复吸率较高。非药物疗法采用针灸、心理干预、微创技术等方法安全、副作用小、无成瘾性,能明显改善戒断及稽延性症状,应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现将近5年非药物疗法戒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针刺研究 1.1.1 体针 宋小鸽等[1]观察针刺在美沙酮疗法改善海洛因戒断综合征中的作用,将6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取穴:内关、合谷、三阴交)和美沙酮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酮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戒断症状积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戒断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提示针刺配合美沙酮较为明显地改善戒断症状。 曾湘玲等[2]将70例海洛因依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美沙酮10天递减疗法,配合针刺督脉穴,取百会、大椎、神道、灵台、至阳、命门等,每天针刺1次;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酮10天递减疗法。结果提示针刺督脉穴对海洛因依赖戒断综合征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能有效缓解戒断症状。 温屯清等[3]对220例海洛因戒断综合征态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111例和对照组109例。针刺治疗组取穴:主穴取合谷、足三里、内关、外关;配穴取神门、三阴交。对照组口服盐酸洛非西定片,结果表明两组均有效戒除海洛因成瘾(急性期),针刺治疗海洛因戒断综合征起效快,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吴俊梅等[4]比较了针刺、针刺加阿片、阿片加丁丙诺啡及阿片加韩氏戒毒仪4种方法的脱毒疗效及其对脱毒末期稽延性戒断症状和心理渴求的影响,发现针刺改善戒断症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治疗的第6天以后,改善渴求心理的优势表现在第8天以后,且无明显副作用。提示针刺可作为消除心理依赖的治疗方法,具有预防复吸潜力。 1.1.2 耳针 宋小鸽等[5]将150例均有烫吸或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史的患者分为耳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70例和未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80例。治疗组:取心、肾、内分泌、皮质下、神门穴。操作:被观察者取坐位,穴位区用酒精棉球去脂后,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在一侧耳穴位处,留埋期间每天用手指按压2~3次,每次按压1~3 min。保留2天后去掉,换对侧耳穴治疗,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连续观察20天。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p<0.01,治疗组间比较p>0.05;稽延性戒断症状积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p<0.01,治疗组前后p<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两组疗效比较p<0.01。观察结果表明耳针治疗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积分明显减小,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耳针治疗具有改善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作用,对消除复吸的诱发因素,促进康复十分有利。 李赐聪等[6]将90例阿片类药依赖者急性脱毒后10天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及常规心理治疗,对照组仅予心理治疗,治疗3个月,用修订的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评价效果,结果为治疗组稽延性戒断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耳穴贴压法控制阿片类药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效果明显。 avants等[7]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耳穴(交感、肺、肝、神门)进行手针刺激,每周5次,共8周。结果显示耳穴组较非穴位组和空白对照组能明显改善可卡因依赖。 1.1.3 体针、耳针结合 针刺戒毒国外以耳针为主,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先以体针为主,现逐渐采取耳压与体针结合治疗。 付磊等[8]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60例自愿戒毒者进行体针结合耳针贴压治疗,并与40例药物组治疗失眠对照,动态观察14天的疗效。体穴取四神聪透百会、内关透外关、合谷透劳宫、神门、三阴交、太溪;耳穴取神门、皮质下、心、肾、枕。结果提示体针结合耳针贴压组(治疗组)、药物组(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p<0.05,显示均能治疗患者的失眠症,但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认为体针结合耳针贴压对于自愿戒毒者的阴虚火旺型失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 牛文民等[9]应用电针结合耳压法治疗阿片类戒断综合征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例。耳针疗法,主穴取肺、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辅穴取心、肾、肝、交感。双侧取穴,主穴每次必选,辅穴辨证选用。选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法,调节频率和强度至被治疗者感到有舒适感,每穴刺激30 min,每日1次。刺激结束后在相应穴位贴王不留行籽。治疗持续时间为3个月。结果痊愈率28.8%,显效率36.4%,总有效率86.4%;对照组痊愈率10.6%,显效率30.3%,总有效率90.9%。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心理研究 众多研究表明,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个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孤独、自卑、焦虑与抑郁的广泛存在,且强度较大等,这既有可能是促使海洛因依赖者吸毒的原因,也有可能使其复吸的重要因素[10]。电针能明显缓解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期、脱毒后近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11],但其心理依赖、病理心理和行为异常是可能长期存在的综合性症状,配合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海洛因依赖者从躯体和心理上全面戒除毒瘾有相当意义。 王贵山等[12]对38例强制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后的心理状况及康复治疗,发现其中84.2%存在各种忧虑,对工作生活缺乏信心、自暴自弃者占60.5%,有自杀念头者占23.7%;scl-90结果显示抑郁、焦虑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躯体化、人际关系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经过心理康复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强制戒毒人员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提示心理治疗可促进强制戒毒人员康复,回归社会。 李遵清等[13]为研究强制戒毒所心理疗法对戒毒者的康复效果,对30例戒毒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疗法(治疗组),与未使用心理疗法的30例戒毒者(对照组)比较,发现治疗组经心理治疗后社会功能缺陷均分明显降低(p<0.01);两组戒毒者治疗后社会功能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改善,而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心理疗法有助于戒毒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曾恒等[14]运用集体讲座、情景模拟治疗、心理剧等形式对96例强制戒毒者进行心理干预,以同期128例强制戒毒者作为对照,经过2.5个月的干预,心理干预组自尊心有显著提高(t=4.30,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3,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发现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培养戒毒者的自尊心有很好的效果,但要培养较强的自尊心需要较长时间。 1.3 其他研究 徐铭等[15]对4例海洛因成瘾患者术前行美沙酮脱毒治疗;之后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在双侧扣带回前中1/3交界处射频制造毁损灶;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和帮助其回归社会。在顺利接受了治疗全过程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个月,2例患者无复吸,1例术后1个月内偶有复吸,其后无复吸;另1例患者术后4个月起复吸。操守较好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明显缓解,海洛因渴求程度明显减轻。结果提示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安全、近期有效;可能与精神症状的缓解有关,长期效果有待随访。 陈礼刚等[16]应用pet、fmri和多排螺旋ct及手术计划系统进行靶点定位,对158例海洛因依赖者多个成瘾相关脑区进行3种不同靶点组合的定向毁损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中无死亡。术后近期共有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术并发症和副作用,随访6~12个月,108例中29例(26.9%)存在手术并发症和副作用。病例手术前后神经心理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吸病例与正常人和未发生复吸的病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脑功能异常区及异常精神心理行为,定向毁损术治疗海洛因依赖近期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复吸率较低。发生复吸与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和特定环境等有关。发生不同程度手术并发症和副作用。 刘强等[17]将36例海洛因成瘾者分三组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一组行血液透析,一组行血液透析滤过,一组行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滤过,另设美沙酮对照组。经3次治疗后,三组患者成功脱瘾,尿检海洛因阴性,血液透析组戒断症状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滤过组戒毒症状大部分消失,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滤过组戒毒症状完全消失,美沙酮对照组大部分患者脱瘾,但戒断症状明显。说明血液净化确能治疗海洛因成瘾,尽管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临床效果明显,戒断症状减轻或消失。 高迎等[18]用超短波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db-i型超短波治疗仪,每天治疗1次,每次持续20 min,15天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心理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心理治疗及康复护理,未针对稽延性戒断症状进行其他治疗。治疗效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超短波对缓解骨、关节、肌肉疼痛及改善睡眠均有一定疗效,且无副作用,适合躯体各个部位治疗。 李云涛等[19]采用低强度激光血液疗法将60例毒瘾患者分为激光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先经强制戒毒后具有稽延性戒毒症状者进行照射治疗,并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流变学部分指标的差异。发现治疗组的两种疗法均有改善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它们虽有差异,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5)。说明激光血液疗法戒毒在治疗过程中效果好于常规戒毒,且对患者无副作用。 2 实验研究 周奇志等[20]研究以小鼠热板法镇痛ed50,即吗啡2.95 mg/kg为基础,按照逐日递增原则进行吗啡戒断后焦虑小鼠模型造模。针刺三阴交后,分别采用荧光法检测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乳酸的含量。发现模型组小鼠脑ne的含量比对照组和迷宫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p<0.01),针刺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脑内ne的含量(p<0.05);各组之间血乳酸含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对吗啡戒断后的抗焦虑效应可能与针刺调节焦虑模型小鼠脑内ne的释放有关。 朱庆丰等[21]给大鼠连续注射递增量吗啡8天,造成其对吗啡依赖。停药后第2天开始给予强度为2 ma,频率2~100 hz混频刺激。no采用硝酸还原酶的化学比色法测定,nos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中枢损毁采用电凝法损毁下丘脑腹内侧核;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体重与正常组比明显降低(p<0.01);血清no水平升高(p<0.01),nos活力增强(p<0.05),脑组织中no、nos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电针组大鼠体重、血清no、nos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血清no、nos水平具有良性调整作用,损毁下丘脑vmh后,对电针的调整作用有一定影响。 吴俊梅等[22]探讨针刺对吗啡戒断后焦虑模型小鼠脑内多巴胺(da)、ne的影响。采用逐日递增原则皮下注射吗啡形成小鼠吗啡依赖后,给予纳洛酮催促,建立吗啡戒断后焦虑模型;采用三阴交电针治疗,并用荧光法测试小鼠脑da和ne含量。结果提示迷宫试验可以提高实验动物脑内的ne含量,针刺可降低迷宫试验动物和对吗啡依赖动物模型脑内的ne含量。结论:针刺对吗啡戒断后的抗焦虑效应可能与针刺调节焦虑模型小鼠脑内ne的释放有关,而与其脑内da含量的关系则需要进一步证实。 侯晓蓉等[23]建立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大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每天0.5 ml/只,连续15天;戒断ⅰ组:在实验第16日处死,采集标本备用;戒断ⅱ组:停药后不做任何处理,造成自然戒断模型,常规饲养,连续7天;电针组:在吗啡成瘾模型的基础上,实验第16日开始给予电针治疗。选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液、脑组织中cgmp、camp含量。结果戒断ⅰ组大鼠血液camp含量增高(p<0.01),cgmp含量明显降低(p<0.01),camp/cgmp比值显著增高(p<0.01);戒断ⅱ组大鼠脑中cgmp、camp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电针组cgmp、camp含量接近正常水平。提示电针足三里穴改善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可能与调节cgmp、camp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 王红军等[24]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吗啡戒断大鼠动物模型中缝背核fos、nadph-d酶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吗啡戒断组fos、nadph-d阳性神经元、纤维和终末表达明显增加(p<0.05)。提示一氧化氮参与吗啡耐受、依赖和戒断的转导与调控;中缝背核可能是介导吗啡耐受、依赖和戒断的部位之一。 3 小结 纵观近5年非药物疗法戒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较好的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多种方法可以治疗和改善戒断症状,提高疗效。而对脱毒后长时间存在的稽延性戒断症状、焦虑、心理渴求的治疗和康复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提示这既是戒毒工作近年的研究热点,也是难点之一。脱毒的过程涉及很多方面,如心理及社会因素等,因此在今后的戒毒研究中,应积极结合现代多种疗法,并且对戒毒过程分阶段进行治疗,可能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
非药物疗法戒毒的研究概况简介: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目前全世界吸毒者已达2亿人,毒品年消费量在2万亿美元左右。我国的吸毒人数不断增多,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探求行之有效的脱毒方法刻不容 ... 关键字:非药物疗法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