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 将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有无Hp感染分为两组,Hp阳性组46例,Hp阴性组44例。均予替普瑞酮50mg,3次/d,饭后口服,疗程为8周。8周后复查症状、胃镜、病理和副作用。结果 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治疗后替普瑞酮对临床症状缓解上腹饱胀总有效率为94%,对恶心为80%,嗳气为84%,烧心为84%,反酸为79%,上述症状总有效率为94%。而Hp阴性组总有效率90.8%,Hp阳性组总有效率93.2%,两组症状缓解无显著差异(P>0.05)。8周后经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粘膜炎症明显改善,而不良反应轻微。Hp阳性组治疗后仍为阳性,对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不明显。结论 替普瑞酮作为一种胃粘膜保护剂,是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 替普瑞酮;慢性浅表性胃炎;老年人
目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尚未有特效药物,抑制胃酸分沁药物是临床较常用的手段,老年人胃酸分泌能力减弱,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对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有较大局限,且效果欠理想。胃粘膜保护剂是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较为理想的选择。替普瑞酮(teprenone)商品名为施维舒(selbex)。此药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和良好的抗溃疡机制,可增加胃粘膜分泌,维持胃粘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且可促进胃粘膜内源性前列腺素E的合成,有效地增加胃粘膜血流。为了观察替普瑞酮对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连续同期观察了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来院诊治的90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探讨替普瑞酮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研究对象:(1)没有其他特定的病因如酒精、胆汁反流、非甾体类消炎药、糖尿病等。(2)年龄介于60~90岁,新近有消化不良症状,未经治疗,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为慢性浅表性胃炎。(3)所有病例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胃粘膜糜烂、重度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息肉、消化性溃疡、胃癌、糖尿病、结缔组织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腹部手术等。90例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68岁(60~90岁)。按有无Hp感染分为两组,Hp阳性组46例,Hp阴性组4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门诊治疗,替普瑞酮(卫材苏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50mg,3次/d,饭后口服,疗程为8周。8周后复查症状、胃镜和病理。
1.3 观察方法 ①症状等级采用卫生部新药评审标准 Ⅰ级为偶有症状;Ⅱ级为常有,部分影响生活; Ⅲ级为不能忍受,严重影响生活。②胃镜病理活检 胃镜下根据可见病变范围分级:Ⅰ级为散在、充血、水肿较为局限;Ⅱ级为斑块状,融合充血、水肿较广,但局限于一个区域(胃窦或体或底);Ⅲ级为普遍充血、水肿,范围超过一个区域。病理组织学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分级:轻度(Ⅰ级)指炎症细胞浸润仅限于胃粘膜的上1/3者;中度(Ⅱ级)指炎症细胞超过粘膜的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重度(Ⅲ级)指炎症浸润达全层者。胃窦大弯侧、小弯侧、胃体大弯侧、胃体小弯侧各取一块,取胃窦、胃体各一块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另取胃窦、胃体各一块送病理常规染色及Giemsa染色;③H1Pylori检测 以活检组织学和/或尿素酶试验和/或C14试验结果为准。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指症状消失,病灶完全愈合或症状好转和病灶好转两个级别;有效:指症状积分减少50%,病灶好转一个级别;无效:指达不到前项目或恶化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辅助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的改善 治疗后施维舒对临床症状缓解上腹饱胀总有效率为94%,对恶心为80%,对嗳气为84%,对烧心为84%,对反酸为79%,上述症状总有效率为94%。而Hp阴性组44例显效15例(34.0%),有效25例(56.8%),总有效率90.8%,无效4例(9.2%);Hp阳性组46例,显效13例(27.9%),有效30例(65.2%),总有效率93.2%,无效3例(6.8%)。两组症状缓解无显著差异(P>0.05) 。
2.2 组织病理学的改善 治疗前后施维舒对胃镜下观察有效率为46%,而对病理组织学有效率为40%。胃镜下观察,Hp阴性组显效3例(6.8%),有效20例(45.5%),总有效率52.1%; Hp阳性组显效4例(8.7%),有效18例(39.1%),总有效率47.8%。病理组织学观察,Hp阴性组显效3例(6.8%),有效15例(34.1%),总有效率40.9%;Hp阳性组显效3例(6.5%),有效16例(34.8%),总有效率40.3%。两组组织病理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Hp阴性组复查仍为阴性,而Hp阳性组复查仍为阳性。
2.3 不良反应 在90例患者中,出现口干1例,便秘1例。上述症状在继续服药后自行消失。所有病例的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生化检查在替普瑞酮治疗结束后均未出现异常变化。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证据表明,它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胃粘膜防御能力的降低是引起胃粘膜损害的重要病因,而加强胃粘膜保护因子、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是对慢性胃炎治疗的重要环节。
树香及树木的浆液里含有的萜烯类物质具有组织修复作用。替普瑞酮为萜烯类的一种,它可促进胃粘膜上皮合成与分泌高分子糖蛋白、重碳酸盐、磷脂与内源性前列腺素,从而提高粘膜防御机能[1]。在葡萄糖与蛋白质结合成高分子糖蛋白过程中,葡萄糖胺起到连接的作用,替普瑞酮通过激活葡萄糖胺合成酶而加快葡萄糖胺的合成速度,维持粘液的正常结构和保护作用,抑制阿司匹林引起的粘液糖蛋白的减少。在体外可保护豚鼠胃粘膜细胞由吲哚美辛引起的细胞损害[2]。
正常胃粘膜表面覆盖双层粘稠的、呈胶冻状的粘液,内含碳酸氢根离子和不同分子量的糖蛋白。粘液覆盖于胃粘膜的表面,具有润滑和保护胃粘膜不受坚硬的机械损伤作用,也起到阻止大分子胃蛋白酶渗透的作用。Watanabedeng等的研究证实,替普瑞酮可对抗去氧胆酸引起的胃上皮细胞移行和增殖的抑制而起细胞保护的作用[3]。
替普瑞酮可通过改变磷脂的流动性,激活磷脂酶A2,使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加速,在胃粘膜细胞中,通过环氧合酶的催化,生成环内氧化物,在相应的酶催化下生成PGE2、PGI2和血栓素等。其中花生四烯酸的合成为限速步骤,而替普瑞酮能加速其合成,也就是加速终产物PG的合成。替普瑞酮可以增加局部内源性前列腺素的生成,尤其是可以促进前列腺素E2的合成,防止非甾体类抗炎药所引起的胃粘膜的损害[4]。替普瑞酮具有促进粘膜再生的功能,醋酸诱发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结果表明,替普瑞酮可明显促进损伤的胃粘膜的再生,并且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渗出和脂质过氧化[5]。
我们所观察的90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多数于用药1周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8周后经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粘膜炎症明显改善,而不良反应轻微。Hp阳性组治疗后仍为阳性,与报道的替普瑞酮并无抗酸和杀灭Hp的功效一致[1]。本临床观察也发现,替普瑞酮缓解临床症状明显,而对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不明显,其原因可能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往往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一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饱胀、恶心、嗳气、烧心、反酸等,而组织病理改变不明显,所以两者是否为同一概念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替普瑞酮作为一种胃粘膜保护剂,是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安全、有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