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诊治中心主任陈纪林教授等经研究证实,对于拟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经皮下注射2次低分子量肝素,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术中不再需要静脉给予普通肝素,术后即可拔出鞘管。
近年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均已显示,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优于普通肝素。然而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心病患者时,以低分子量肝素取代静脉普通肝素是否可行,却无定论。为此,陈纪林教授等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方法,在全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966例申请进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量肝素组(484例)患者在术前至少接受2次依诺肝素1 mg/kg,Q12h皮下注射,术后立即拔出鞘管。普通肝素组(482例)则在术前静脉注射普通肝素,术中每过1小时补充注射,术后4小时拔出鞘管。
低分子量肝素组中有227例最终完成PCI术,这些患者除术中仅1例因急性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外,其余术后及住院期间均未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死亡、AMI、紧急血运重建)发生率为0.44%(1/227例);普通肝素组228例接受PCI的患者中,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低分子量肝素组患者穿刺局部发生血肿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8例对20例,P<0.05)。随访1个月发现,低分子量肝素组无心脏事件发生,但有1例发生脑出血;普通肝素组出现1例亚急性血栓致AMI,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43%(1/228例)。
陈纪林教授认为,研究结果表明,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用低分子量肝素取代普通肝素是可行的,尤其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更有意义,由于他们在住院期间已常规接受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故对其行PCI治疗时不需要再给予普通肝素,这样可减少出血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