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患儿的家长必须了解正常婴儿语言发育的规律:未满月的婴儿对声音都有反应:2个月时会发声和出声笑;3个月会尖声叫;4~5个月时听到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6~8个月会发“爸爸”“妈妈”的声音但无所指;9~12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并有所指;13个月会说3个字的句子;14个月会说出身体一部分名称。2岁会说出自己的姓名等。
痉挛型患儿最常见的语言问题是,喉部和构音的肌肉都因痉挛而无法收放自如。因此无论在发音或表情的变化都很缓慢,声音微弱,呼吸也无法与发音互相配合,说话显得结结巴巴。
徐动型患儿因为肌肉张力出现间歇性的变化,说话时常出现忽高忽尖的怪音调、并伴有夸张、扭曲的面部表情,讲话时显得非常吃力。
肌张力低下型的患儿,全身无力,发出的声音也极其微弱。有听力障碍的患儿因为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发声就停留在婴儿式的原始发音阶段,不能模仿外界的声音,对声音刺激毫无反应,智力不足的患儿不能理解外界声音的意义或别人讲话的内容,学习语言本身就非常困难。
对于脑瘫患儿的言语障碍要强调早期进行干预,训练的地点不能仅限于言语治疗室,更重要的是把训练内容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在早期要让患儿有更多的目光接触,实物接触,言语刺激及动作模仿,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孩子在他学会说话之前就已学会理解语言。可以先按着别人所说的作出反应,因此,要尽早地开始语言训练,最好在婴儿期就开始接受各种刺激,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不论婴儿对你所说的话能不能作出反应,都要耐心地和他谈话。开始时婴儿发出的声音无论有没有意义、都要向他表示高兴,这样反复多次的交谈,婴儿就会逐渐懂得他发出声音的意义。
言语训练时的姿势:训练要建立在患儿头部和躯干控制,嘴部动作的加强,与进食训练等基础条件上。训练时患儿要坐稳,保持头正中位,眼睛与训练者眼睛同高。
训练一定要根据正常儿童语言发育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1)首先训练正确的发音
要从较容易的音开始教起,如ai等声母。训练者和家长的口形要大而明确,要注意指导患儿具体的发音部位。
(2)命名训练
教患儿说出自己的名字,以及父母、姐妹或治疗师的名字,身体各部分名称和经常接触的物体的名称。或者在治疗训练前训练者点名,叫到谁时被叫到的患儿应尽量清楚地大声回答“到”。
(3)示范
先给患儿示范,再让其模仿。家长或训练者的发音要准确,音量要大,语调要有高有低,速度可放慢些,要带有表情和动作,要引发患儿的兴趣。可以拿出卡片画(小兔、鸟、大象等)说出画上动物的名字,再让患儿重复。在康复中心进行集体训练时,每个患儿各拿一个卡片画,由训练者说出名字加以示范,再让患儿学着说。
(4)自言自语
鼓励患儿在玩耍时自己叙述自己在干什么。
(5)提问
让患儿理解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反应,最简单的问题是让患儿回答说“是”或者“不是”。或回答某一个词,以后可引伸到让患儿叙述或讲出为什么。
(6)教会患儿使用充满信心的言语
如让患儿作送东西的活动,每次取一个水果送给一个动物模型。在送之前要向训练者或家长报告:“送给大象橘子”,把水果送给动物后,再说一遍,“把橘子送给大象了”。开始时训练者或家长教着说和做,以后患儿自己做,使其逐渐明白言语的用法并提高叙述能力。
(7)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