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严重病例还可伴有智力低下,语言及视听功能异常,癫痫等。中医没有脑性瘫痪这一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应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肝肾精血不足,精血不能上荣于脑导致脑失所养,髓海不充,筋失濡润,肢体不用,另外,由于脾胃不充,湿热中阻,致使气血生成乏源,筋骨失养也可致本病的发生,综观古今,概括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三:
1、肾精不足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损,脾胃失常,气血虚衰所致。
2、气血亏损论:本病之发病一方面与肝、脾、肾虚损有关,另一方面与气血亏损有密切的联系,因清窍不利,肢体不用,与气血不能濡养有关。
3、同时,外伤、产伤也均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局部致气滞血瘀,清窍失于濡养而致本病发生。
中医病症鉴别诊断:
脑性瘫痪属中医学“五迟”“五软”的范畴。临床均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但根据临床所见,“五迟”是以立、行、发、齿、语的发育迟于正常儿为特征;“五软”是以头颈、口、手、足和肌肉软弱无力为特征。现从病因病机及主证上作如下鉴别。
病因病机:“五迟”的发生多由父精母血虚弱所致,胎元不足,先天肾气失充,则小儿生后可见五脏不坚之候;后天因素多因脾胃失调有关;“五软”的发病与先天胎禀不足,发育失常及外感六淫邪毒,或因久泻久吐及疳积失养而致。“五迟”可以累及五项原则脏,也可一脏二脏以及数脏亏虚为主:“五软”病变重要在脾,进而累及肝、肾。
主证:“五迟”在临床症状有五迟之候俱见也可仅见数迟不等,同时尚可伴有五脏病变的其他反应;“五软”以四肢及头颈软而无力为主证,尚可有脾、肝、肾虚亏的其他兼症。
脑瘫的诊断:脑瘫类型比较多,有时数种类型可同时存在一个病儿身上,以致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即使只属一种类型,又由于波及的部位不同,症状又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年(月)龄阶段,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年龄起越小此特点越突出。一些脑瘫小儿仅表现为运动障碍,但也有一些脑瘫患儿合并其他异常(如智力低下、癫痫等),以致使临床表现更为复杂。
脑瘫诊断主要以靠病史及体格检查。
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会议(昆明)
诊断条件
1、非进行性
2、婴幼儿期内出现
3、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4、有时可合并癫痫
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临床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杂合以治是脑瘫的治疗原则:杂合以治,即综合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中医在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辩证治疗:
1、辩证施治:
先天不足,肝肾虚损;智能低下,反应迟钝、形体笨拙,动作发育落后,抬头,翻身,坐、爬、立、行均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张口流涎,生齿、言语落后,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辩证要点:反应迟钝、形体笨拙、动作发育落后、智能低下、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1)后天失养,脾肾亏虚:柱骨软弱、头项无力、腰脊无力、坐立不稳、口软唇弛,咀嚼困难,反应迟钝、言语不清、肌肉萎软、喜卧少动、神情淡漠、舌淡苔薄、脉沉无力。
辩证要点:天柱骨软、坐立不稳、口唇软弛、肌肉萎软、咀嚼困难、神情淡漠、舌淡苔薄,脉沉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壮骨
(2)痰瘀互阻,脑窍闭塞:肢体挽急、关节不利、动作迟缓、脚尖着地、角弓反张、语言不利、失聪失语、或四肢抽搐、行为异常、智力低下、舌淡苔腻、脉弦滑。
辩证要点:肢体拘急、动作迟缓、脚尖着地、语言不利、 失聪失语、行为异常、舌淡苔腻、脉弦滑。
治法:活瘀化痰,通络开窍
(3)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步态不稳、动作笨拙、手足震颤、烦躁多动、言语不清、手足痉挛、姿势异常、肌肉瘦削、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剥苔、脉细。
辩证要点:手足震颤、烦躁多动、手足痉挛、姿势异常、肌肉瘦削、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剥苔、脉细。
治法:滋养肝肾,柔肝熄风。
(二)针灸推拿治疗
1、针灸治疗:根据脑瘫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辩症治疗,主要选取头针、体针、舌针、穴位封闭、穴位埋线等治疗,以达到活血化瘀,醒脑开窍之功效。从现代医学来讲其作用即在引发肌体平衡的恢复,扶正祛邪,利用在相应部位刺激,使局部及整体的血气调和,增加抗病能力,平衡身体,放松肌肉张力和增加肌力,恢复健康。
那么从现代医学来说,针灸的治疗作用究竟体现在那儿呢?
主要是从外向内反映了体表经穴-脏腑之间的相关规律,穴位病理反应则是从内向外地反映了脏腑-体表经穴位之间的相关规律及其病理联系。针灸治疗脑瘫主要体现在针灸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1)、针刺对周围神经机能的影响:周围神经的基本机能是感觉刺激、传导冲动。如吉林医科大学的确良实验表明,针刺后动物园的酸溶性磷、磷酯磷减少,核酸磷增高,而蛋白磷无明显变化,恰与针刺促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代谢变化密切相关。大量实验证明针灸对周围神经的作用是引起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入中枢引起各种调整反应。
(2)、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的影响:实验证实针刺人的内关、合谷、足三里引起食指疲劳消除及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等效应。大量实验证实,针灸对脊髓内各反射性调节中枢的兴奋或抑制性影响,可能是针灸的调整作用在这些部位引起的初级反应。
(3)针灸对脑干网状结构机能的影响:
A、针灸对低位脑干的影响:实验证明针刺动物“公孙、足三里、人中”等穴位引起的胃肠运动增强,或对失血性休克动物循环机能和呼吸机能的兴奋作用,在脊髓与延髓之间横断后就不再出现,但是如果在不操作神经和脊髓的情况下仅切除大脑,这时针刺影响只能达到脑干部分,然而它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仍可出现。大量实验证明针灸对脑干各级水平的调节中枢均可发生显著影响,并通过改变中枢机能状态的途径来实现它对机体机能的调整。
B、针灸对下丘脑调节机能的影响:大量实验证明针灸肯定穴位能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水平衡等中枢的机能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活动。进一步实验证明下丘脑弓状核区在针刺镇痛,特别是针刺抑制痛反应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4)针灸对丘脑和大脑的影响:大量的研究事实指出针刺信号传入后在各级中枢(特别是丘脑)的相互作用,改变了痛刺的性质和机体对痛刺激的感受。
针刺对大脑皮层功能的影响:针健康人足三里、合谷或双侧扶突穴可引起α波被抑制和β波增加,并发现针刺手法不同,其引起脑电的变化异亦。大量事实证明针刺可使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兴奋灶并在皮层一定范围内扩散或与其他条件反射中枢形成新的联系,从而产生各种调整效应。
2、推拿治疗:根据祖国医学经络理论及现代医学运动理论:主要在头颈部、腰背部、四肢部通过推拿以达舒筋活络,强筋壮骨,调节阴阳,活血化痹,通利关节等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治疗脑瘫作用主要表现在推拿手法刺激强弱对内脏功能的影响: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有兴奋周围神经的作用,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急速、较重且时间较短的刺激可兴奋中枢神经,抑制周围神经。当中枢处于掏状态下,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而中枢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占优势。在推拿治疗中,我们常根据这一生理特性,针对不同疾病的不同的病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当然,脑瘫为儿童时期的主要伤残病,迄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故应通过西药改善和营养脑细胞代谢药物的运用,及中药,针灸,推拿,穴位封闭,穴位埋线及康复手法等综合治疗,可逐步改善症状,使患儿运动功能、语言功能 及智力得能完全或部分恢复。任何单一治疗,不规范治疗,都很难在短期内奏效。
八、小儿脑瘫的预防
脑瘫是在大脑未成熟阶段受到了各种致病因素的损害或损伤,从而出现以运动障碍或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它是一类非进行性病变,西医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特别是8岁以后的儿童,大脑发育已趋完好,与成人几无区别,如果脑瘫患儿到此时才开始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那么疗效就差。脑瘫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幸福、温馨的家庭失去了欢乐,对于患儿本身来说,更是一种磨难和痛苦,为此,积极预防脑瘫的发生,实是全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