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教授等进行的一项动物实验显示, 替罗非班能通过保护内皮功能有效地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则完全无效。[Heart 2006, 92(8): 1131]
以往有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防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推测与其强的抗血小板作用有关。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也是抗血小板药物,两者合用能有效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但其对无再流的影响尚未见研究。
以左前降支冠脉结扎3小时,松解1小时的小型猪为AMI再灌注模型,小猪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替罗非班组、缺血预适应组和假手术组。在AMI前后和再灌注后研究者分别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测定,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显像(MCE),最终行病理学分析。
结果显示,替罗非班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可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可显著提高血NO水平,增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及mRNA表达,减少再流区心肌组织中诱导型NOS活性及mRNA表达, 减小无再流范围(对照组MCE 和病理学无再流面积分别为 78.5%和82.3%;替罗非班组为22.8%和23.2%,P均<0.01); 减小心肌坏死范围(对照组坏死面积98.5%;替罗非班组 89.2% ,P<0.05)。然而,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NO、cNOS活性、无再流范围及心肌坏死范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仅能减少再流区心肌组织中诱导型NOS活性及mRNA表达。
上述研究表明, 替罗非班并不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而可能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虽能减轻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但并无保护内皮功能,亦不能减小无再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