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自然病程个体差异很大,一般认为其发生、转归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因此临床上常采取免疫调节治疗。然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亦存在个体差异。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粘附分子参与了皮肤的免疫应答。为了进一步研究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状态及其与免疫治疗的关系,我们观察了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并检测了尖锐湿疣皮损区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la、CD16、细胞 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治疗方法
30例尖锐湿疣患者,来自我科门诊,男19例,女11例,年龄21~60岁,平均36.5岁,病程15 d至90 d,平均26 d。治疗前取疣体活检。治疗方法:用5%咪喹莫特乳膏(商品名明欣利迪,四川明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涂一薄层于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皮损处,按摩数次,每周3次,疗程8周。在试验期间禁止使用抗病毒药和其它免疫调节剂。
1.2 免疫组化方法
免疫组化法采用标准SP法染色。HLA-DR、CD1a、CD16、ICAM-1单克隆抗体为美国 Santa Cruz公司产品。抗体稀释度均为1:100。主要操作步骤:切片裱于经APES处理的清洁载玻片上,置60℃孵箱烤4~6h,常规脱蜡水化,滴加第一抗体,37℃,1 h。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30 min。滴加过氧化酶标记的链亲合素,37℃,30 min后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封片。以上各步间均用 0.01 mol/L PBS(pH 7.4)冲洗3次,每次5 min。以正常淋巴组织作阳性对照,空白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余同前。
1.3 结果判断
判断标准参见文献[1]。临床疗效:疗效指标为疣件的数 目和总面积,按照痊愈、显效、进步、无教四级标准评价。痊愈:疣体完全消退;显效:60%≤疣体面积减少<1O0%;进步:2O%≤疣体面积减少<60%;无效:疣体面积减少<20%或继续加重。将痊愈和显效病例合计计算有效率。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以染色强度和染色范围之和为每种标记的总分数。染色强度:0分为无染色;1分为弱阳性;2分为中等度阳性;3分为强阳性。染色范围:0分为偶见阳性;1分为片状阳性;2分为广泛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Wilcoxon秩和检验,双侧。a=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8周,15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痊愈率为50%,有效率为66.7%。
2 2 皮损 逸 HLA—DR、CDIa CDI6、ICAM 1的表达
HLA-DR、CDla、ICAM-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表皮棘细胞层和基底层,阳性表进部位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CD1 6阳性细胞位于真皮层,表达部位在细胞膜(图1~4)咪喹奠特治疗有效者,治疗前其皮损区HLA-DR、CDla、CD16及ICAM-1阳性表达明显多于无效者,见附表。
图1 尖锐湿疣皮损区HLA-DR阳性树突状细胞位于表皮基底层和棘细胞层,表达部位在细胞膜/细胞浆。SP×400
图2 尖锐湿疣皮损区CD1a阳性树突状细胞位于表皮基底层和棘细胞层,表达部位在细胞膜/细胞浆。SP×400
图3 尖锐湿疣皮损区CD16阳性细胞位于真皮层,表达部位在细胞膜。SP×400
图4 ICAM-1在尖锐湿疣表皮基底层和棘细胞层的角质形成细胞胞膜阳性表达。SP×400
A: Responders to Imiquimod; B: Monresponders to imiquimod
附表 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有效者和无效者各标记染色分数的比较
3 讨论
咪喹莫特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可诱导人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干扰素(IFN)-a、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介素 IL-1、IL-6、IL-8、IL-12,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针对感染 HPV细胞的Thl型免疫应答,最终清除感染的病毒[2]。HLA-DR及 CDla都是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树突状细胞是表皮中至关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并参与细胞激活和免疫监视[3]。有研究[4]表明,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局部免疫缺陷,表现为皮损部位 CD4、CDla阳性细胞数目减少。本研究发现,眯喹莫特治疗有效者,治疗前其皮损 HLA-DR、CDla阳性表达明显多于无效者,与文献报道[5,6]其它的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疫苗结果相似。对于咪喹莫特治疗抵抗者,由于抗原递呈细胞的低密度,导致在咪喹莫特治疗时细胞因子生成不足,难以激活局部的免疫反应,故治疗无效[7]。
CD16是人类NK细胞 的表面标志。NK细胞是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的效应细胞,其表面的膜蛋白CD16有细胞粘附作用。NK细胞借助其表面的CD16,结合并杀伤靶细胞(病毒感染细胞)。NK细胞还可释放r-干扰素、TNF-a、IL-1等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病毒可激活NK细胞。有研究[4,6]表明,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局部免疫缺陷,其皮损部位CD16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干扰素治疗有效者的皮损处CD16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无效者。本研究发现,咪喹莫特治疗有效者,治疗前其皮损CD16阳性表达明显多于无效者,提示在尖锐湿疣患者,HPV不能有效激活NK细胞以及相应的免疫应答,对HPV感染细胞的杀伤能力较弱,从而导致尖锐湿疣皮损的出现并持续存在,免疫治疗难以奏效。
ICAM-1(CD54)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正常情况下,ICAM-1很少表达或不表达。受到炎性细胞因子如 TNF-a等的刺激时,可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例如活化的T细胞、内皮细胞、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以及炎症反应,并参与免疫细胞识别和调节细胞凋亡[3]。咪喹莫特治疗有效者,治疗前其皮损ICAM-1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无效者。皮损区ICAM-1表达的上调可促进白细胞移行至血管外,粘附于角质形成细胞,并且通过与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相互作用活化T淋巴细胞 。
综上,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有效者的皮损区HLA-DR、CD1a、CD16及ICAM-1阳性表达明显多于无效者,提示 局部皮损处 HLA-DR、CDla、CD16及 ICAM-1阳性表达多的尖锐湿疣患者对免疫治疗有效。
参考文献
1 Coleman N ·Birley HDL,Renton AM ,et a1.Immunological events in regressing genital warts.Am J Clin Patho1.1998 I 102 (6)t768.
2 Sauder DN. Immunomod ulatory and pharmacologic properties of imiquimod. J Am Acad Dermatol。2000;43(1)lS6.
3 龚非力主编.基础免疫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4-173.
4 Arany I,Evans T, Tyring SK.Tissue specific HPV expression and d0wnreguIati0n of local immune responses in condylomas from HIV seropositive individuals.Sex Transm Infect,1998 l 74(5)t349.
5 Davidson EJ, Boswell CM, Sehr P,et a1.Immunological and clinical responses in women with vul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accinated with a vaccinia virus encod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16/18 oncoproteins.Cancer Res,2003I63(18)l 6032.
6 Arany I.Tyring SK.Activation of local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 interferon-responsive patients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associated lesions. 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1996I16(6)l453.
7 Arrese J,Paquet P,Claessens N,et a1.Dermal dendritic cells in anogenital warty lesions unresponsive to an immune—response modifier.J Cutan Pathol,2001,28(3)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