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15~30(20±3.2)岁;病程2.6个月~12a。采用Pillsburr病型分类法,Ⅰ度50例,主要表现为黑头粉刺或散在性炎症性皮疹;Ⅱ度26例,主要表现为Ⅰ度基础上发生浅在性脓包或局限于面部多发性炎症性皮疹;Ⅲ度20例,主要表现为Ⅱ度的基础上发生深性炎症性皮疹,发生于颜面、颈项部及胸背部;Ⅳ度4例,表现为在Ⅲ度的基础上发生囊肿,发生于上半身,多形成瘢痕。
1.2 治疗方法
口服维胺酯胶丸50mg,每日3次;每晚睡觉前温热水清洗患面,患处局部涂抹维胺酯乳膏。连续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疹消退,无新疹出现,遗留瘢痕和/或少量的色素沉着;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基本上不出现新疹,油腻减轻或消退;有效:皮疹消退30%以上;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或增多。以痊愈及显效计算总有效率。
2 结 果
100例患者治疗效果见表1。(略)
3 讨 论
人体自青春期性激素分泌逐渐增多,皮肤腺增大,皮脂分泌旺盛,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皮质淤积于毛囊形成脂栓。在缺氧环境下,痤疮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溶脂酶,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淤积的皮脂进入真皮内,引起毛囊周围炎症反应。此外,遗传、内分泌障碍、高脂饮食或多糖类刺激性饮食、不良卫生习惯、高温及某些化学因素等,对痤疮的发生也起促发作用。
维胺酯为维A酸的衍生物,结构式近似全反式维A酸,作用机制与13-顺维A酸及芳香维A酸较相似,但不良反应较全反式维A酸轻。该药口服可调节和控制皮细胞分化与生长,抑制角化,减少皮脂分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角化过程,使角化异常恢复正常;还可抑制痤疮丙酸菌的生长,并有调节免疫及抗炎作用。外用维A酸的药理活性之一是诱导表皮增生,使颗粒层和棘细胞层增厚,受作用的表皮细胞可见到DNA合成和丝分裂指数增加。维胺酯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表皮细胞分化后期通过影响K1、K10角蛋白酶解,影响丝聚蛋白原至丝聚蛋白过程及交联包膜形成,促进表皮颗粒层细胞向角质层分化。通过调节毛囊皮脂腺上角化异常过程去除角质栓,从而起到防止及消除粉刺皮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