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心血管系统 >> 高血压 >> 高血压常识 >> 高血压带来的健康危机

高血压带来的健康危机

2009-10-17 11:22:57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浏览次数:59  文字大小:【】【】【
简介: 调查显示,我国约60%的心血管病死亡与高血压相关 高血压使心血管病、冠心病、卒中的危险增加,从而增加72岁以下男性和75岁以下女性的早死率。基于一项随访超过8年的研究结果推测,2005年,我国超过2 ...
关键字:高血压

调查显示,我国约60%的心血管病死亡与高血压相关

高血压使心血管病、冠心病、卒中的危险增加,从而增加72岁以下男性和75岁以下女性的早死率。基于一项随访超过8年的研究结果推测,2005年,我国超过233万心血管死亡与高血压相关,高血压使得心血管死亡人数增加127万例。这项2009年10月6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的研究结果再次提醒人们,应以实际行动干预高血压引发的健康危机。

这项调查纳入了1991年《中国高血压调查》的数据,覆盖全国30个省和自治区,回应率达89.5%。在1999-2000年随访了17个省和自治区16.9万名基线(1991年)时40岁以上人群的情况。研究者将收缩压在120 mmHg以下、舒张压在80mmHg以下定义为正常;将收缩压在120-139 mmHg和80-89 mmHg定义为高血压前期;将收缩压在140 mmHg或以上、舒张压在90mmHg或以上,或者使用降压药定义为高血压。根据2005年中国人均寿命的数据,早死被定义为男性72岁以前和女性75岁以前死亡。

研究者从调查人群中统计心脑血管病相对危险、从另一项全国性调查中获取各年龄段人群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患者比例,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再根据2005年中国人口数量,得出2005年全国归因于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总死亡率和早死率。

我国高血压现状有多糟?

在接受随访的17个省中,受访者的平均基线年龄为55.8岁,其中49.2%为男性,24%具有高中文化,19.8%饮酒,36.7%缺乏体力活动,37.9%从不吸烟,27.7%有高血压。

经过平均8.3年的随访,研究者纪录了19981例死亡,其中6670例死于心血管病、4252例死于脑血管病、1300例死于冠心病。在这些死亡者中,11052例属于早死,其中3651例死于心血管病、2379例死于脑血管病、691例死于冠心病。在调整了其他混杂因素后,高血压与全因、因心血管病、因脑血管病、因冠心病的早死和总死亡率呈剂量依赖相关。根据上述结果,研究者推测,全国2005年大约20%的全因死亡和60%的心血管病死亡与高血压相关。

高血压前期也有害

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在每个年龄段均与心血管死亡显著相关。在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男性中,据推测2005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分别超过126万和13.5万;在女性中,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分别与85万和8.2万例心血管病死亡相关(详见图1)。

城乡差异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地区约有148万多人死于归因于高血压的心血管病,而在城市中这个数据为84万多人(详见图2)。农村地区脑血管病的总死亡人数和早死人数更多。这样的城乡差异提醒我们,高血压相关慢性病已经不再是城市居民的“专利”。

对高血压的控制不理想

 

图1 2005年中国男性和女性归因于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心脑血管疾病绝对死亡例数(A总死亡例数、B早死例数)

根据上述结果,我国2005年约有211万40岁以上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高血压,22万心血管死亡归因于高血压前期。在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的同时,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情况和治疗、控制情况均不理想。

根据一项全国性调查,我国有1.53亿18岁以上成年人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但在这些人中仅24%的人了解自己的患病情况,仅19%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而在接受治疗的人群中,血压控制达标者仅占24%,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以下。这样的血压控制现状可能使得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增加。
图2 2005年中国城市和乡村归因于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心脑血管病绝对死亡例数(A总死亡例数、B早死例数)

应对高血压危机

2000年,全世界9.72亿成年人患高血压,约占世界人口的26.4%。到2025年,全世界的高血压患者数预计将达到15.6亿,比2000年增加60%。而这仅仅指高血压患者,尚未将高血压前期人群纳入考虑。高血压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将带来医疗花费增加、患者早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此沉重的高血压负担是全世界需共同面对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麦克马洪(MacMahon)等在《柳叶刀》同期配发的评论中如是分析。

早在2002年,WHO就在其发表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高血压是全球人口的重要死因。然而时隔7年,人们仍未能遏制这一可预防的危险“流行”。各种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比如像高血压这样的问题,需要人们的长期关注以及持续干预。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种“持续”若被干扰或削弱,就会直接影响干预效果。

事实上,有些一级预防高血压的措施简单而有效,例如减少食盐的摄入。像这样的措施适合在我国这样一个城乡及地区间存在差异、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卫生需求量大的国家开展。但这需要从政策、医疗机构、社区等各层面给予持续的推动和支持。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寻找贫困农村地区可负担的、可接受的、针对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策略更是相关科研的首要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

· 帕金森病与快动眼相睡眠...
· 高血压治疗中的标准化与...
· 重视高血压患者调脂治疗...
· 高血压带来的健康危机
· 高血压家庭治疗的常见误区
·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分型
· 瘦人患高血压更危险
·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 注意高血压患者的睡眠卫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推荐文章

更多

· 帕金森病与快动眼相睡眠...
· 高血压治疗中的标准化与...
· 重视高血压患者调脂治疗...
· 高血压带来的健康危机
· 高血压家庭治疗的常见误区
·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分型
· 瘦人患高血压更危险
·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 注意高血压患者的睡眠卫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