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病可以发生在头部(头虱引起),体部(体虱引起)或生殖器部位(阴虱引起).头虱和阴虱直接生活于宿主;体虱生活于衣物上.过度拥挤,个人卫生差或衣着不洁可致广泛发病.体虱为传播伤寒,战壕热和回归热微生物的一种重要动物媒介.
症状,体征和诊断
头虱病 其传染主要是通过与病人接触或通过梳子帽子传播.不考虑社会状况,则常见于学龄儿童,较少见于黑人.疾病主要局限于头皮,有时也可侵犯眉毛,睫毛和胡须.瘙痒剧烈,头皮上有抓痕,可有继发性细菌感染.颈部淋巴结有中度肿大.儿童偶可因头虱引起全身非特异性皮炎.头皮视诊最好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小的卵圆形,灰白色虮子(卵)固定于发干上,有时很多.与鳞屑不同,它不能被取下.虮子3~14天发育成熟.头虱成虫(比虮子少)可在枕骨部和耳后找到.
体虱病 很少在卫生良好的情况下发生.很容易在衣缝中找到虮子和体虱,因为体虱最初寄生在衣缝中然后至皮肤.虮子有时可在体毛上或在织物中找到.瘙痒为持续性.损害常见于肩,臀和腹部.检查可见由叮咬引起的小红斑点,通常伴有线状抓痕,荨麻疹或浅部细菌感染.偶尔伴发疖病.
阴虱病 通常通过性交传染.阴虱常传染到肛门外生殖器阴毛处,但也可侵犯其他部位,特别是多毛者.在肛门外生殖器部位应仔细查找虱子,其数目可能很少,很像搔抓性皮炎的小结痂.有时在皮肤上带蓝色的小点内可见到虱子,通常在躯干部.虮子(卵)常附在毛根部的皮肤上.感染的征象之一是在内裤上有散在的褐色斑点(虱粪),此处为接触肛门外生殖器区域.早期即可出现表皮剥脱和继发性皮炎,后者常由于自身药物疗法所致.
预防和治疗
预防虱病和再次感染包括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避免共用梳子,刷子,帽子,围巾和衣物.在成人,负责的性行为可以减少阴虱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
同疥疮一样,虱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密切接触者也需要治疗.5%苄氯菊酯霜剂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物.它的安全性已在疥疮的治疗中显示.5%苄氯菊酯霜剂在清洗掉以前至少在患处保留6~12小时.低浓度的苄氯菊酯不如5%浓度的霜剂有效.在大多数病例,虱子和虮子可被梳子机械性清除.苄氯菊酯的抗药性在逐渐增加.试验性单剂伊维菌素口服(200μg/kg)治疗有一定效果.
林丹(γ-六氯苯)治疗的失败率较高,同时它有神经毒性.0.5%的马拉硫磷洗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杀虱药,但在美国难以寻觅已有数年.含水杨酸的角质剥离剂香波在治疗头虱时有辅助作用.
眉毛和睫毛受染时治疗很困难.虱子通常需要用镊子取下.涂上凡士林可以消灭或减少睫毛上的虱子.传染源(梳子,帽子,衣服,卧具)需真空抽吸,彻底清洗,蒸汽熨烫或干洗.复发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