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专家的主题发言内容新颖、深入、翔实,对提高大家对淋巴瘤和骨髓瘤的认识起到了启发作用。大会交流则反映了我国淋巴瘤和骨髓瘤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说明我国血液学工作者正在多个领域进行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
主题发言
娟教授作了题为《楷莱(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L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报告,介绍了PLD在MM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PLD联合硼替佐米治疗MM的最新临床研究。该研究显示,PLD联合硼替佐米较单用硼替佐米改善了完全缓解率(CR)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VGPR),并显著延长了疾病进展时间(TTP),亦没有增加外周神经病变和心脏毒性(见表)。也正是基于该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两药联合用于复发MM的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朱宏丽教授报告了《PLD为主方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研究》,介绍了PLD在高龄且具有多系统慢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经验。她指出,对于高龄NHL患者,以PLD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可以使化疗的毒副作用最小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北京协和医院沈悌教授作了题为《来自卢加诺湖边的辩论——霍奇金淋巴瘤(HD)是否需要放疗?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NHL治疗的价值?》的报告,介绍了早期HD应用放疗以及NHL治疗中行PET检查的若干循证医学证据。
大会交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字的报告提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多变,临床需警惕该病的各种不典型MRI表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昭的报告分析了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手段,为进一步提高诊断率、选择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临床依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贾永前的报告认为,以血浆为标本,检测游离DNA的IgH重排和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具有高的阳性率,与病理标本高度一致。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易树华的报告显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侵犯骨髓者一般状况差,肿瘤更具侵袭性,骨髓侵犯是DLBCL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DLBCL的疗效,并改善骨髓侵犯对DLBCL的不良预后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李斯丹的报告总结了我国MM骨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治疗反应及疾病预后的关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张琦的报告认为,1q21位点的扩增在MM中较为常见,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参数,对该组患者,应该寻找更强有力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表 PLD联合硼替佐米与单用硼替佐米的疗效比较
硼替佐米 | PLD+硼替佐米 | P值 | |
总缓解率(CR+PR) | 41% | 44% | 0.43 |
CR | 2% | 4% | |
nCR(接近CR) | 8% | 9% | |
PR | 39% | 40% | |
CR+VGPR | 19% | 27% | 0.0157 |
TTP(月) | 7.0 | 10.2 | 0.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