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于2002-01采用中药联合胸腺素治疗血热型银屑病5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16~58岁,平均(33.65±6.40)岁;病程1周~46年,平均(11.65±9.73)年;治疗前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PASI)积分为(21.51±5.30)分。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11~66岁,平均(32.13±15.947)岁;病程2周~36年,平(8.74±9.02)年;治疗前 PASI积分为(17.53±5.68)分。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辨证分型和病性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 入选标准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属血热型。
3 排除标准
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对药物过敏者;③有严重器质性疾病;④近1个月内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维A酸制剂者;⑤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评定的。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VI眼中药。处方:土茯苓30g,拳参10 g,白鲜皮30 g,北豆根20 g,乌蛇10 g,防风10 g。每日1剂,水煎服。胸腺素注射液20 mg,隔日1次,肌注。对照组口服克银丸,每次10 g,每日3次。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6个月后评估复发情况,1年后随访。
5.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与治疗2个疗程后详细记录患者红斑、鳞屑、皮肤浸润 (厚度 )变化情况,按 PASI进行评分,并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痊愈:PASI较治疗前下降90%以上;显效:PASI下降70%~89%;进步:PASI下降 30%~69%;无效:PASI下降30%以下。
6 结果
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 =4.4,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第2个疗程时,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失访,未纳入疗效统计。
7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儿童出现低热及周身不适感,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度腹痛症状,但均坚持完成治疗,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8 复发情况评估
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中22例痊愈者2例复发,对照组中10例痊愈者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对比,X2=4.3,P<0.05,有显著性差异;1年后随访,治疗组中22例痊愈者共有5例复发,对照组中10例痊愈者共有6例复发,两组复发率对比,X2=4.2,P<0.05,有显著性差异。
9 讨 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详。现在普遍观点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与细胞免疫、尤其与T细胞密切相关异常的T细胞功能导致继发性表皮KC(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2]。胸腺素来源于胎牛、新生小牛的胸腺组织,是调节肌体组织细胞免疫功能 的蛋白质类激素可促进 T细胞分化 、发育和成熟 的各个阶段 ,即诱导前T细胞 ,进一步分化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各个亚群的T细胞,调节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中医认为银屑病血热是其主要根源[3],中药土茯苓、拳参、白鲜皮、北豆根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对血热型银屑病有较好疗效,两者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达到了取长补短、标本兼治之功效。
易复发是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之一,我们通过中药联合免疫疗法治疗银屑病,不仅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复发率低,且也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63.
[2]郑敏,银屑病是细胞免疫介导性疾病[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95(2):85.
[3]安家丰,张荒,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