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银屑病;中医辨证;风燥;中医药疗法 自1995年以来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118 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治疗病例均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118 例。其中男68 例,女50 例,年龄7~63 岁,以16~38 岁者居多;病程2周~30年;中医辨证属血热风燥者38 例,血虚风燥者52 例,血瘀风燥者28 例。 1.2 治疗方法 血热风燥型:皮疹多为滴状,基底潮红,表面覆有银白色鳞片,刮去可见点状出血,瘙痒剧烈,可见口喝,咽干、小便黄、便秘、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止痒。药用:生地30 g、赤芍10 g、丹皮10 g、银花20 g、大青叶15 g、牛蒡子10 g、苦参10 g、白鲜皮20 g、蝉蜕5 g、防风5 g、紫草10 g、生槐花15 g、白茅根15 g。 虚风燥型:皮损表面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较干燥,基地淡红色,瘙痒甚,伴有咽干唇燥、便秘、脉弦细、舌红苔薄白,治疗宜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祛风止痒。药用:生地10 g、丹皮10 g、赤芍10 g、当归10 g、元参10 g、银花20 g、大青叶10 g、苦参10 g、蝉蜕5 g、白鲜皮20 g、麦冬10 g、僵蚕5或乌梢蛇5 g。 血瘀风燥型:多见于久治不愈患者,皮损多呈块状或地图状,基底暗红,鳞屑附着较紧,无新发皮疹,舌质偏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治宜凉血活血,养血祛风润燥。药用:生地30 g、丹皮10 g、赤芍10 g、当归10 g、苦参10 g、银花20 g、大青叶15 g、牛蒡子15 g、丹参5 g、红花5 g、三棱5 g、莪术5 g、防风5 g、蝉蜕5 g、鸡血藤15 g、白花蛇舌草15 g。 各型均日服中药1剂,水煎2次分服。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以皮损全部消退或仅残留少量不明显的点状损害为临床痊愈;皮损消退50%以上为好转;经1~3个月的治疗,皮损无明显改善或有继续发展者为无效。本组临床痊愈63 例(53.4%),好转39 例(33.1%),无效16(13.6%),总有效率为86.4%。各型之间以血热风燥者的疗效为最好,血虚风燥次之,而以血瘀风燥者为最差。平均治疗时间61.5 d。 2.2 远期疗效 对治愈病例于治疗后1~3年进行随访,获随访者52 例,复发15 例,复发率28.8%。其中治疗后1年复发9 例,1~2年复发4 例,2~3年复发2 例。 3 讨 论 祖国医学文献中所载的“白疒匕”,其所描述的症状与银屑病的皮损形态[1,2]、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文献均认为其病因病机与风燥有关。《外科大成》论白疒匕说:“白疒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血燥不能营养所致。”然而风邪客于皮肤,有外感之风,亦有内生之风。引起血燥的原因也不外肝肾亏损,冲任失调,或素有湿热内壅,壅久化热,耗伤阴血;情志内伤,久病重病耗伤阴血等,均可致使营血亏虚,而血虚化燥生风。现代医学认为发病与遗传、外伤感染、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寒冷潮湿、代谢障碍及免疫诸多方面因素有关。 银屑病发病初期,皮疹多泛发,形态多为点滴状,色泽鲜红,抓之有银白色鳞屑,常伴有口渴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辨证属血热风燥;若疾病继续发展,血热伤津,出现皮损干燥,瘙痒剧烈,基地淡红,其上鳞屑较厚,辨证属血虚风燥;若疾病久治不愈,皮损面积增大,呈斑片状或地图状,基底暗红,鳞屑附着较紧,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辨证属血瘀风燥。由于本病的病因病机与风燥有关,所以在治疗上注重祛风润燥,以生地、丹皮、赤芍、大青叶、苦参、蝉蜕、防风为基本方;血热风燥者于基本方中加银花、牛蒡子、紫草、生槐花等;血虚风燥者加当归、元参、麦冬等;血瘀风造者加丹参、红花、三棱、莪术等。 中医治疗血热风燥型银屑病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在辨证的血热风燥的38 例患者中,经治疗获得临床痊愈者28 例,占73.6%,在随访观察3年的26 例中,复发者6 例,复发率为23.1%,复发后继续服中药仍可治愈。由此可以看出,中医辨证治疗血热风燥型的早期银屑病患者其疗效是比较满意的。 银屑病是病情较为复杂的疾病,性质顽固,易于复发,病程长。临床要根据情形灵活施治,方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 例寻常银屑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中草药治疗。结果:治疗后获临床痊愈63 例,好转39 例,总有效率86.4%。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血热风燥型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