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在美国甚至超过了肺癌的发病率而成为最为常见的肿瘤,且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通常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2005年,美国预期新发病例230,090例,占所有新发肿瘤的33%。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仍是前列腺癌的低发国家,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对于前列腺癌病人来说,手术和放疗仍为主要的根治手段,而术后早期进行抗雄激素治疗可以推迟肿瘤的复发,但是否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则尚不明确。近年来,国际上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显示,化疗和生物治疗对复发、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病人有较好的疗效。 生物治疗进展 肿瘤的生物治疗(Biotherapy)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进行肿瘤防治的新疗法,它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御机制或给予天然(或基因工程)产生的靶向性很强的物质来取得抗肿瘤效应,主要包括体细胞疗法与细胞因子疗法、肿瘤疫苗、分子靶向治疗、放免靶向治疗、肿瘤的基因治疗和生物化疗等。近年来,生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受体或配体相关性药物及免疫相关治疗被运用于肿瘤的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疫苗、体细胞治疗(DC)等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中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分子靶向药物 目前,用于前列腺癌中最有前景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Imatinib(Gleevec)、Gefitinib(Iressa)、Erlotinib(Tarceva)、Sunitinib(Sutent)和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Velcade)等,多处于Ⅰ、Ⅱ期临床研究阶段。其中sunitinib(苹果酸舒尼替尼,Sutent)与多西他赛和强的松联合应用,在去势抵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病人(CRPCa)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在此项研究中,全部入组病人均先给予Sunitinib 50 mg/d,口服4周,停药2周后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Doc,75 mg /m2,每3周1次静滴;Sunitinib,37.5 mg/d,PO;另一组给予Doc,60 mg/m2,每3周1次静滴;PDN,5 mg,每日2次口服;Sunitinib,12.5 mg/d,37.5 mg/d或50 mg/d,d1~14;3周重复。此项研究尚未完结,目前入选的21例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PSA下降,其中2例PSA下降>50%;10例患者应用Sunitinib后PSA下降,但停药后PAS又再升高;5例患者PSA升高。由此可见,Sunitinib可显著降低CRPCa患者的PSA值,但Sunitinib与化疗联合的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树突状细胞(DC)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人体内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可以通过HLA限制性的方式向幼稚的T细胞呈递抗原,能够高水平表达MHC-I、II类分子,可以分泌免疫刺激因子,表达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从而诱发CD4+T细胞的有效初始化和产生强效的抗肿瘤CTLs。 DC疫苗是研究最多、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疫苗,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肿瘤抗原刺激的DC、肿瘤细胞/DC融合疫苗、转基因修饰的DC等。转基因修饰的DC疫苗有转染肿瘤抗原RNA的DC疫苗、转染肿瘤抗原DNA的DC疫苗以及转染细胞因子的DC疫苗等。以此种方法制成的DC疫苗可以使抗原分子或细胞因子在DC内长期稳定表达,因而具有更好的刺激效果。虽然这种方法尚不成熟,制备的DC疫苗进入临床研究的也不多,但它仍是目前DC疫苗的研究热点。Zum Buschemfelde等和Chen等分别采用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为载体,将HER-2/neu基因转导DC,均成功诱导了特异的细胞免疫;Mincheff等采用腺病毒载体将PSMA基因转染DC,在体外成功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但由于腺病毒存在自身免疫原性强、不能持续表达、安全性差、易导致过敏性休克等缺点,故现在常用重组的腺相关病毒(rAAV)替代腺病毒用于介导DC的基因转染。相对于腺病毒和野生型AAV而言,rAAV具有无致病性、特异位点整合、转染DC效率高且能上调DC的功能、自身抗原性低、不易失活等优点。 其他 抗血管生成药物、肿瘤疫苗、免疫调节剂等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作用。在GALGB90006临床研究中,多西他赛、雌二醇氮芥和贝伐单抗(Avastin,特异性VEGFR抗体)被联合应用于治疗晚期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结果显示PSA反应率达81%,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而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另一药物沙利度胺,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多西他赛)也可提高前列腺癌治疗的PSA反应率。此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不断被发现,抗PSA抗体、PSMA-DNA疫苗、AKT抑制剂、抗IL-6抗体、COX-2抑制剂等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Ⅰ、Ⅱ期临床研究也均在进行中。 化疗、内分泌治疗进展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前列腺癌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对化疗不敏感的恶性肿瘤。1988-1992年,先后曾有26种化疗药物被用于前列腺癌的单药化疗,但总体反应率仅8.7%,中位生存期为10~12个月,疗效不佳;而化疗所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使化疗一度被冷落。多西他赛的研发为前列腺癌的化疗开辟了良好的前景,2004年ASCO年会上报道的两项Ⅲ期多中心临床研究(TAX327和SWOG9916)则确立了以多西他赛为主的方案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中的首选地位。2007年新版NCCN指南中明确指出,目前复发转移的前列腺癌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即是以多西他赛为主的方案。2007年的ASCO 年会上,有20余篇文献对前列腺癌的化疗进展进行了报道,研究结果显示,以多西他赛(Doc)为主的方案在前列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及一线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疗效,而多西他赛联合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也有良好疗效。 单纯化疗 TAX327研究证实,多西他赛联合强的松较米托蒽醌联合强的松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推荐的多西他赛用法为3周方案,即Doc 75 mg/m2,d1,每3周1次静脉滴注,联合PDN(5 mg,2/d,d1~21)口服治疗,每21天重复。2003年的研究数据显示,该剂量组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较对照的多西他赛每周方案(Doc,30 mg/m2,每周给药1次)和米托蒽醌(12 mg/m2,每3周1次静滴)联合PDN治疗组均明显提高,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9个月、17.4个月和16.5个月。而在2007年ASCO会议上,此研究的更新数据则显示,此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3个月、17.8个月和16.3个月,3年生存率则分别为17.9%、16.7%和13.7%,进一步证实多西他赛3周方案可显著延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另有一项Ⅱ期临床研究对DC方案(多西他赛+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疗效进行了探讨。此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案为:多西他赛,36 mg/m2·w,ivgtt,d1、8;卡培他滨,1250 mg/m2·d,分2次口服,d5~18;每4周重复。研究结果显示,在入组的30例病人中,PSA反应率(PSA值下降超过50%)达到了73.3%,其中30%的病人(9例)PSA下降超过了90%;病人的中位TTP为9.1个月(90%CI为6.2~15.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9个月(90%CI为14.9~26.4个月),提示DC方案对雄激素非依赖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有良好的治疗反应性和生存优势。 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 在2007年第43届ASCO年会上,Winguist等报道了一项多西他赛联合布舍瑞林,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此项研究中,对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在手术前给予以下方案的新辅助治疗:多西他赛,35 mg/m2·w,w1~6,q8w×3;Buserelin(布舍瑞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6.3 mg,q8w×3;并在3周期治疗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研究结果显示,在64例可评价病人当中,有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完全病理学缓解;全部病人的术后中位随访期为42.7(25.6~65.6)个月,期间有19例(30%)病人复发,其中3例死亡,生存期分别为32.0、40.0、40.3个月。此项研究提示,内分泌治疗联合多西他赛用于前列腺切除术前新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病理学转归、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
前列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与生物治疗进展简介: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在美国甚至超过了肺癌的发病率而成为最为常见的肿瘤,且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通常随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