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和方法 8名病例,6男2女,首批试验者平均年龄为52岁37-70 ,均患有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各种药物治疗均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处于ARAⅡ 阶段的病人两例ARAⅢ 阶段的三例,平均病史10年1-25年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使用胸腺五肽,进行了特殊指标的检测,以及症状的变化,沉积率为唯一的实验检测指标。
根据已有的用药指标,对患者每次用药50mg,每周三次,用药时间为3-20周,取0.5ml 100mg 胸腺五肽 / ml溶液,用9.5ml生理盐水稀释,每分钟取1ml=5mg 注射一次,每次注射不用换针头,但要注意避免把血液倒吸而进入注射器,在使用胸腺五肽时,所有的病例都继续使用非甾族类抗炎药NSAID 治疗。
在静脉用药结束后,有2例采用皮下用药继续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插入安慰剂治疗和停止用药对照,持续的时间为75-108周,每个阶段的时间见表Ⅰ,只有2个阶段超过了8周,采用剂量为:25、50、100和150mg每周三次 ,150mg、200mg每周两次 ,200mg每周三次 。 通过记录ARA在静脉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的变化,来判断胸腺五肽的临床疗效。对于皮下用药的2病例,采用关节疼痛、柔软性、灵活性、关节囊膨胀等方面和评价其总体临床症状的改进,“+++”表示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基本全部消失 ;“++”表示中等改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 ;“+”表示轻微改善;“-”表示病情加重,在临床观察过程中,主要检测关节和ARA的状况,同时也检测了沉积率。 结果 除1病例外,其余病例在静脉使用胸腺五肽过程中和用后,病情都得到了改善。关节疼痛、柔软性、灵活性、关节囊膨胀等症状在用药2-4周后,明显地好转,停止用药可保持6-8周。
在对ARA类别的纵向评价时已反映了症状的好转表Ⅱ ,对于没有临床反应的一病例过去曾用过来治疗,但也没有取得进展。还有一名病例由于注射途径方面的技术问题,只用药三个周,但也观察到了一定的临床变化。
在5名病例中,沉积率大约降低了4%,另外3名病例没有变化其中包括一名非应答病例 。 2名皮下用药病例的治疗结果见表Ⅱ ,可以看出,当剂量为100mg、150mg、每周三次和200mg每周两次时,所取得的疗效与静脉用药相同,而其它剂量比静脉用药的疗效差。在停药期间和安慰剂治疗期间,病例的临床症状在2-4周内就恶化,以及他们对所用的NSAIDS的量就得增大,在重新使用胸腺五肽,2-3次100mg 后,关节疼痛和僵性等明显减轻,在2周内其它方面也将好转,在试验过程中没有出现副作用。 讨论 经研究表明,对于免疫性疾病,选择一个最佳剂量是非常重要的,胸腺五肽皮下100mg每周三次 给药所取得的疗效相当于静脉50mg每周三次 给药所取得的疗效。 另外,进一步增加皮下用药量,没有取得更好的疗效,把用药量降低到100mg以下每周三次 ,则没有效果,同时也对150mg、200mg用药量每周二次 进行了观察,表明有效,为胸腺五肽的治疗“窗口”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也说明了为什么使用别的剂量而没有效果。 总之,胸腺五肽在临床中,无论是用药剂量、途径和试验都很重要,这点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尽管在实验中没有包括免疫指标,其它的研究表明胸腺五肽可以调节CD4、CD8的平衡,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CD4 / CD8比值高,高剂量的胸腺五肽可以降低其比值,虽然采用皮下、静脉用药都能产生相同的效果,但前者剂量较大,另外前者的治疗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有2病例同时采用了两种用药方式和剂量,但都愿意皮下用药,还有一名病例自己给自己注射,从安全性角度讲,胸腺五肽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药物,没有副作用。 总结 8例患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用胸腺五肽治疗,在10分钟内分次静脉注射50mg,每周3次,共计用药3-20周。有7例在用药2-4周后,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停药后可保持6-8周,还有两例在静脉用药后,采用皮下用药,采用了几种剂量,最好剂量为100-150m每周三次或150mg-200mg每周2次 。皮下用药对医生和病人都较为方便。因而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