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9年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学术年会近期在福建厦门召开。在大会的学术日程中,教授见面会是重要环节之一。在“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见面会上,无论是主持专家还是参会者显然都不愿轻易放过面对面交流的良机,大家的话题并未拘泥于靶向治疗,讨论的范围自然扩展到结直肠癌治疗的方方面面。 靶向治疗能否用于结直肠癌辅助治疗? 林锋教授:在靶向治疗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方面,现在的临床研究恐怕只有贝伐单抗,但目前的结果是阴性的,不能显著改善3年患者生存,现在还需要等待5年总生存结果。因此,目前靶向药物还不能用于辅助治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靶向治疗现在多用于新辅助治疗,而且主要是针对远处转移灶,如肺转移、肝转移等,研究表明加入靶向治疗使可切除率提高近一倍,从而使治愈率也提高。 李进教授:在结直肠癌辅助治疗中,贝伐单抗失败是有其原因的。因为贝伐单抗是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只有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可见的肿瘤灶已经被清除,潜在的只是一些转移出去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发展到1 mm以上才需要建立血供,在此之前加入贝伐单抗是没有作用的。至于西妥昔单抗的辅助治疗研究,在去年修改了研究方案,只对KRAS野生型患者使用该药,看加入该药能否降低术后复发率,可能要到明后年才能得到结果。 于丁教授:靶向治疗用于术后辅助治疗,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不像新辅助治疗可以很快看到结果,评价辅助治疗的金标准一直以来都是总生存,现在还有无进展生存或无远处转移生存,这些都需要很长的随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因此,目前还只能停留在临床试验阶段。 结直肠癌手术要求检测12枚淋巴结,如果无法达到该怎么办? 林锋教授:结直肠癌手术要求检测12枚淋巴结,这是经过多年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因其可使绝大多数(85%)的阳性淋巴结得到检测。 达不到12枚标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手术不合格。恶性肿瘤根治术与良性疾病手术不同,80%的时间是在清扫淋巴结,这些操作都要在血管表面进行,这是非常沉闷而且高风险的,医生往往由于惧怕风险而缩小手术范围。实际上,只要手术范围足够,找到12枚淋巴结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外科医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病理科人员没有真正地全面查找。我们医院病理科为了提高淋巴结检测数量,指定了3名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专门找淋巴结,至于大样标本的固定、切片、染色等都不用他们插手。这样经过两年摸索,全院手术标本淋巴结检测数量显著提高。 如果排除这些原因后仍检测不到12枚淋巴结,我们就视为高危因素。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指南提出,早期结直肠癌术后随访需要检测癌胚抗原(CEA),在临床上经常有患者CEA逐渐增高,但临床检查无任何发现,其一般状况良好,该如何处理? 李进教授:如果只是CEA升高,我的观点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就是不给予任何处理,继续观察直到发现病灶。就算等到患者复发,处理手段也不仅仅是化疗,应该集中各学科的智慧进行治疗。今年的NCCN指南就特别推荐进行多学科讨论。先静观发展,如果有临床发现,如出现肝、肺转移灶,此时再根据其大小、数量等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如外科手术治疗、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等。一味地提早给予化疗,反而可能会贻误战机。 于丁教授:仅凭CEA增高,无法判断疾病是否进展、复发或转移,也不能就此决定是否需要给予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如果仓促化疗,没有病灶就无法判断疗效,CEA水平高低不能作为疗效评判标准。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病种,例如对于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的证据水平非常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也很重要。 李进教授:CEA作为肿瘤标志物,无法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这涉及肿瘤细胞异质性。不是所有细胞都表达CEA,其表达与化疗敏感性也不相关,因此有时候会出现肿瘤缩小而CEA不降低,或肿瘤增大而CEA反而降低。应该明确,造成患者最终死亡的不是CEA,真正原因是肿瘤增大、压迫、破溃、出血等。因此,肿瘤大小与患者生存休戚相关,可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而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参考指标。 |
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简介:
第1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9年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学术年会近期在福建厦门召开。在大会的学术日程中,教授见面会是重要环节之一。在“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见面会 ... 关键字: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