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内分泌代谢系主任、甲状腺肿瘤中心主任Ladenson教授幽默地说:“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内没有完美的治疗方案,只有在创新基础上不断优化的治疗方案。” 过去40年,全球已开发了100多种降高血糖药物,口服药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碘脲类和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α-糖苷酶抑制剂则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就算这样,也只有2 成半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这是考察降糖的“金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介绍,碘脲类药物的降糖效果与血糖水平之间是没有关系的,无论人体血糖水平如何,它都会发挥药力,此外,不少药物无法根本阻止胰岛β细胞的进一步损坏,有的更掠夺式地“促进”胰岛素分泌,最终“累坏”了胰腺,病人只能依赖注射胰岛素。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国外已研制出新型抗糖尿病药物DPP-4抑制剂,其典型代表就是默沙东公司研发的Januvia。 DPP-4 类药的效能是“生理性降糖”。这种创新药物能够增强一种名为肠降血糖系统的人体生理性系统,这个生理系统自身就能够影响胰岛的β细胞和α细胞,有助于调节葡萄糖。与众不同的是,只有β细胞功能紊乱造成胰岛素减少引起血糖升高,或因α细胞和β细胞功能紊乱造成肝脏葡萄糖合成失控进而引发血糖升高,DPP-4 才会产生药效。专家这样概括DPP-4的创新机理和意义:“DPP-4存在葡萄糖水平依赖性。通俗地说,需要的时候它才工作。它不会一味地只知道降糖,不知道“刹车”,更不会掠夺性地压榨胰岛,耗竭胰腺的功能。相反,试验证明,它具有长期保护人类β细胞的前景。此外,因为它不会导致体重增加、血糖降低等的副反应,患者对药物依从性也会大大提高。因此,理论上它的有效作用年限会大大超过目前的口服降糖药,患者的胰岛素依赖会大大延缓。” 据悉,Januvia是DPP-4抑制剂类药物中首只获批准的药物,2006年11月首先在美国获批上市,2007年通过了欧洲批准,中国批准在即。短短3年,这只创新机制药物就突破了900万张处方量。在美国,这只才3岁的“聪明药”已经成为口服糖尿病药物的第二大品牌。 |
Januvia引领抗糖尿病药物的创新简介: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内分泌代谢系主任、甲状腺肿瘤中心主任Ladenson教授幽默地说:“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内没有完美的治疗方案,只有在创新基础上不断优化的治疗方案。” 过去40年,全球已开发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