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抗肿瘤药 >> 新药推荐 >> 替伊莫单抗(ibritumomab tiuxetan,Zevalin)泽瓦林

替伊莫单抗(ibritumomab tiuxetan,Zevalin)泽瓦林

2010-03-29 22:40:14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中国新特药网  浏览次数:974  文字大小:【】【】【
简介: Zevalin®是世界上第一个放射性标记的单克隆抗体,2002年在美国上市,被批准用于难治复发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以Zevalin®为代表的放射免疫标志着人类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进入了一个 ...

Zevalin®是世界上第一个放射性标记的单克隆抗体,2002年在美国上市,被批准用于难治复发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以Zevalin®为代表的放射免疫标志着人类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Zevalin®结合了单克隆抗体出色的靶向性和放射性同位素强大的放射治疗作用,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杀灭肿瘤细胞。
Zevalin®由放射性同位素钇90和CD20单抗组成,与其他放射性同位素相比,钇90放射纯β射线,具有更强的射线能量。同时,由于钇90不产生γ射线,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非常安全,因此FDA批准Zevalin®可用于门诊病人,并无需隔离防护。
      
与当今流行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如利妥昔单抗)相比,Zevalin®显示出明显的优势。随机III期临床对照研究表明,Zevalin®与利妥昔单抗(CD20单抗)相比,总完全缓解率显著提高(80%:56%),对于达到完全缓解的病人,至疾病进展时间延长了近一倍。随着研究的深入,Zevalin®将造福越来越多的淋巴瘤患者。


      
在癌症的治疗领域中,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是癌症治疗上重要的一环,特别在血液恶性疾病如血癌、恶性淋巴瘤中,化学治疗在大部分情况下常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但是,全身性化學藥物治療並不具特異性,相對的對身體的副作用也較廣泛,因此,隨著醫學的進步以及對於癌細胞分子生物醫學的瞭解,另類新興的治療方法也有長足的進步。
但是,全身性化学药物治疗并不具特异性,相对的对身体的副作用也较广泛,因此,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对于癌细胞分子生物医学的了解,另类新兴的治疗方法也有长足的进步。
以細胞表面抗原為標地的免疫療法,或者利用各種細胞訊息傳遞途徑之作用為目標的治療方式,漸漸地被引進成為癌症的新方法,不僅能使癌症治療效果更好,且更能降低對病患的傷害性。
以细胞表面抗原为标地的免疫疗法,或者利用各种细胞讯息传递途径之作用为目标的治疗方式,渐渐地被引进成为癌症的新方法,不仅能使癌症治疗效果更好,且更能降低对病患的伤害性。
例如: 乳癌治療的Her-2 接受器的阻斷劑( Herceptin ) 以及惡性淋巴瘤治療的抗-CD20表面抗原的單株抗體(Rituximab),都是利用免疫療法引發病患體內的補體及殺手細胞的細胞毒殺作用,而造成癌細胞的死亡。 例如:乳癌治疗的Her-2接受器的阻断剂( Herceptin)以及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抗-CD20表面抗原的单株抗体( Rituximab),都是利用免疫疗法引发病患体内的补体及杀手细胞的细胞毒杀作用,而造成癌细胞的死亡。
而健保局於93年1月1日起,也已開放Rituximab使用於(1) 復發或對化學療效有抗性之低度B 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2) 併用CHOP或其他化學療法用於CD20抗原陽性之B瀰漫性大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60 歲以上病患。
而健保局于93年1月1日起,也已开放Rituximab使用于(1)复发或对化学疗效有抗性之低度B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2)并用CHOP或其他化学疗法用于CD20抗原阳性之B弥漫性大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60岁以上病患。
Anti-CD20 ( Rituximab ) B-淋巴細胞的表面抗原之單株抗體的使用,既然可以如同導向飛彈般精準打擊癌細胞。
 Anti-CD20( Rituximab ) B-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之单株抗体的使用,既然可以如同导向飞弹般精准打击癌细胞。

那麼,若是我們在這單株抗禮上再加上“放射元素”,此精準的飛彈將會成為功能更強大、效果更好的導向原子彈了﹗那么,若是我们在这单株抗礼上再加上“放射元素”,此精准的飞弹将会成为功能更强大、效果更好的导向原子弹了﹗

Zevalin (Ibritumomab) 即是利用此種概念而研製的新藥,它將上述Anti-CD20( Rituximab)再加上90 Y (Yttrium , 釔)之放射元素結合而成。 Zevalin (Ibritumomab)即是利用此种概念而研制的新药,它将上述Anti-CD20(Rituximab)再加上90 Y ( Yttrium ,钇)之放射元素结合而成。
在2002年,Witzig分析143位復發或執拗性之低惡性度淋巴瘤,利用含放射元素的Zevalin及沒有帶放射元素的Rituximab,發現治療效果有意義的由56%提升至80%,完全緩解由16%提升至30%,甚至原本對Rituximab沒有效果的病患,如果再加上使用帶放射元素的Zevalin,仍有74%的治療效率呢﹗
在2002年,Witzig分析143位复发或执拗性之低恶性度淋巴瘤,利用含放射元素的Zevalin及没有带放射元素的Rituximab,发现治疗效果有意义的由56%提升至80%,完全缓解由16%提升至30%,甚至原本对Rituximab没有效果的病患,如果再加上使用带放射元素的Zevalin,仍有74%的治疗效率呢﹗
Zevalin 的主要毒性是可逆的骨髓造血抑制,但是它和一般的化學治療引起的造血抑制有所不同,後者大多發生在10-14天之間,約於21天恢復正常。
Zevalin的主要毒性是可逆的骨髓造血抑制,但是它和一般的化学治疗引起的造血抑制有所不同,后者大多发生在10-14天之间,约于21天恢复正常。
而Zevalin所引起的骨髓抑制較晚,常發生在4-9週之間,然後逐漸恢復。
而Zevalin所引起的骨髓抑制较晚,常发生在4-9周之间,然后逐渐恢复。
其次要注意的是,若病患的骨髓有多於25%的淋巴瘤細胞侵犯,或者骨髓細胞密度少於15%等,使用Zevalin常會引起嚴重的泛血球低下,臨床上需注意此現象的發生。
其次要注意的是,若病患的骨髓有多于25%的淋巴瘤细胞侵犯,或者骨髓细胞密度少于15%等,使用Zevalin常会引起严重的泛血球低下,临床上需注意此现象的发生。

Zevalin 的其他副作用與Rituximab相同,包括疲倦、畏寒、發燒、頭痛、腹痛、噁心、嘔吐以及皮疹等輕度症狀。
Zevalin的其他副作用与Rituximab相同,包括疲倦、畏寒、发烧、头痛、腹痛、恶心、呕吐以及皮疹等轻度症状。 雖然Zevalin治療後6至9個月也會造成病患的周邊血液內之B-淋巴細胞消失,但是對病患的T-淋巴細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影響卻不大,所以,發生很嚴重的感染而需住院的危象並不多見。
虽然Zevalin治疗后6至9个月也会造成病患的周边血液内之B-淋巴细胞消失,但是对病患的T-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却不大,所以,发生很严重的感染而需住院的危象并不多见。
Zevalin 的研發讓免疫療法更進一步升級為放射免疫療法,使得治療B-細胞群的惡性淋巴瘤更進入一個新境界。
Zevalin的研发让免疫疗法更进一步升级为放射免疫疗法,使得治疗B-细胞群的恶性淋巴瘤更进入一个新境界。
未來的研究焦點可以放在如何將此藥與化療藥物合併使用,或者提高治療次數或劑量以便更提高病患的治療緩解率,那將是另一個重要的課題了。
未来的研究焦点可以放在如何将此药与化疗药物合并使用,或者提高治疗次数或剂量以便更提高病患的治疗缓解率,那将是另一个重要的课题了。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已居常见恶性肿瘤第8位,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常见肿瘤中更是居前。近期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15届欧洲癌症大会暨第34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CCO 15-ESMO 34)报告了NHL治疗领域的一些进展。 
DLBCL 
RCHOP-14对亚洲高危患者或有优势 
一般认为,亚洲患者对高剂量强度化疗的耐受性较差。新加坡研究者采用剂量强度增加的14天周期的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14)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并与常规21天周期的RCHOP-21方案进行比较。2003-2008年间,52例患者接受了RCHOP-14治疗,223例接受了RCHOP-21治疗,每组约有40%高危患者。 
中位随访23个月发现,RCHOP-14和RCHOP-21组的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是87%和73%(P=0.32),总生存(OS)率分别是93%和79%(P=0.25)。在高危DLBCL病例中,RCHOP-14治疗提高了EFS率(HR为0.24,95%CI为0.08~0.085,P=0.03),同样也改善了OS(HR=0.13,95%CI为0.02~0.96,P=0.05)。两组的毒性相似,无治疗相关性死亡。这是亚洲首次报告RCHOP-14的治疗情况,该方案是安全的,对于高危DLBCL患者可能具有治疗优势,应进一步评估该方案对这类患者的疗效。 
艾滋相关性NHL 
尚无有力证据支持各方案治疗有显著的生存率差异 
HIV感染者NHL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100倍,主要为DLBCL。艾滋相关NHL预后较差,不同化疗方案结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改善疗效,但仍存在争议。委内瑞拉的马蒂-卡瓦哈尔(Martí-Carvajal)等对此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 
该系统评价纳入4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857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HAART)。结果显示,在三项研究中,Kaplan1997研究对标准剂量甲氨蝶呤+博来霉素+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地塞米松(m-BACOD)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方案与小剂量m- BACOD方案的疗效进行了比较,AMCT-0102005研究比较了CHOP方案与R-CHOP方案的疗效差异,NHL-HIV-932006研究则根据HIV危险评分分层后在各层中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各研究中,接受不同方案治疗的患者OS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疾病生存(DFS)分析显示,Kaplan1997和NHL-HIV-932006研究均无显著性差异,AMCT- 010 2005研究则未对患者DFS进行评价。 
研究者认为,需要更完善的、高级别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艾滋相关NHL的标准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治疗原发CNS淋巴瘤可行,利妥昔单抗不降低DLBCL中枢复发危险 
原发CNS淋巴瘤 目前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瘤还没有最合适的初治方案。 
欧洲正在进行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评价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一线化疗联合全脑放疗(WBRT)对新诊断原发CNS淋巴瘤(均为DLBCL)的疗效,德国的科菲尔(Korfel)报告了该研究初步化疗毒性分析结果。在498例可评价毒性的患者(中位年龄63岁)中,394例只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104例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加异环磷酰胺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3/4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9.8%,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9.7%,20.9%的患者出现感染。甲氨蝶呤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甲氨蝶呤加异环磷酰胺组。共发生63例(12.6%)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比例相近。初步结果证实,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是可行的,即使对于老年患者也如此,但要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甲氨蝶呤剂量。联合异环磷酰胺虽然增加了毒性,但可以接受,治疗相关性死亡率未增加。 
DLBCL中枢复发 利妥昔单抗显著改善了DLBCL的预后,然而CNS复发仍然困扰着医师和患者。 
新加坡的钟(Chung)在会议上报告了一项单中心研究。465例DLBCL患者接受CHOP或R-CHOP化疗,中位随访26个月显示,CNS累积复发率为3.9%。89%的CNS复发发生于诊断后1年内。在CNS复发患者中,13例为孤立性CNS复发,5例同时发生全身复发。CNS复发后的估计两年生存率为6%。结外侵犯超过1处(P=0.017)、3期或4期病变(P<0.001)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中高危或高危(P<0.001)患者的CNS复发率显著较高。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者与单纯化疗者的CNS复发率无显著差异。 
研究者认为,亚洲DLBCL患者的CNS复发不常见,多出现于诊断后1年内,常为孤立性病灶,预后差。结外侵犯数量、IPI评分和诊断时的分期与CNS复发率显著相关,是CNS复发的预测因素。无证据提示利妥昔单抗可以降低CNS复发危险。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苯达莫司汀、氟达拉滨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线治疗疗效相近
德国学者梅根博格(Med-genberg)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纳入有治疗指征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复发患者,在一线全身化疗(以苯丁酸氮芥为主)后,随机给予苯达莫司汀或氟达拉滨治疗,直至达到最佳疗效或8个疗程。
结果显示,苯达莫司汀组和氟达拉滨组的总有效率(ORR)分别是78%和65%,临床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29%和1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20.0个月和15.6个月(HR=0.87,P=0.27)。苯达莫司汀组中位随访44个月、氟达拉滨组中位随访41个月后,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苯达莫司汀组血液学毒性稍多,而两组非血液学毒性相似。

结外边缘带淋巴瘤90Y-替伊莫单抗可有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结外边缘带淋巴瘤
意大利学者瓦纳齐(Vana-zzi)报告,采用钇(90Y)-替伊莫单抗治疗24例复发或难治性结外边缘带淋巴瘤(MZL)患者,治疗毒性主要为可逆的血液学毒性。2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16例达CR,6例CR持续达3年以上,2例部分缓解(PR),3例疾病稳定(SD)。

数据表明,90Y-替伊莫单抗对复发或难治性结外边缘带淋巴瘤非常有效,可达到76%的CR率,疗效持续时间优于常规全身治疗。若上述结果能在大规模研究中得到验证,90Y-替伊莫单抗可以作为复发或难治性结外边缘带淋巴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滤泡性淋巴瘤
延长利妥昔单抗治疗时间可改善EFS,IPH1101对复发患者有效
意大利学者马丁内力(Martinelli)报告了SAKK35/98试验结果。该研究纳入的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先接受利妥昔单抗标准治疗(每周1次,连用4次),有效者和稳定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78例)接受观察,另一组(73例)在2个月内再接受4剂利妥昔单抗治疗。

中位随访9.4年(所有生存者至少随访5年)后显示,观察组中位EFS为13个月,延长治疗组则为24个月(P=0.0007)。观察组的5年EFS率和8年EFS率分别为13%和4%,延长治疗组则分别为27%和21%。多变量分析中,延长利妥昔单抗用药时间是唯一的显著性预后因素(HR为0.58,P=0.007)。研究证实延长利妥昔单抗用药时间能显著延长EFS,这种获益可在治疗结束后持续多年,避免了后续治疗。
利妥昔单抗的主要分子机制是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ADCC),γδT细胞可以介导ADCC效应,而IPH1101是γδT细胞激动剂,可在小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存在的情况下,加强γδT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法国学者卡萨诺瓦(Casasnovas)报告,12例接受过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后复发、病变≤7 cm的F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IPH1101+小剂量IL-2联合治疗,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是1/2级流感样症状。治疗后至少3个月,9例(75%)患者缓解,其中6例(50%)达CR。这些初步观察结果证实该方案安全性较好,患者CR率较高,值得开展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试验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ZEVALIN(ibritumomab tiuxetan)可提升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率
ZEVALIN(ibritumomab,泽泽娃灵)
美国第一个放射免疫疗法药物通过静脉治疗淋巴瘤
ZEVALIN可提升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率
ZEVALIN泽娃灵(替伊莫单抗/人血白蛋白)
ZEVALIN可提升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率
替伊莫单抗,泽娃灵(Ibritumomab Tiuxetan/Zevalin)
FDA批准首个放射性单克隆抗体药物Zevalin
ZEVALIN(ibritumomab,泽娃灵)放射性单克隆抗体药物
替伊莫单抗(ibritumomab tiuxetan,泽娃灵ZEVALIN)
Zevalin(泽娃灵)-第一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治疗肿瘤的药物
 

最新文章

更多

· Removab(Catumaxomab)...
· 希罗达(卡培他滨片)Xe...
· ZOLINZA(vorinostat,伏...
· 聚乙二醇干扰素(SYLATRO...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Sut...
· 地尼白介素-2(DENILEUK...
· GARDASIL(基因重组四价...
· Jakafi(Ruxolitinib)片
· INFED(IRON DEXTRAN COM...
· 格拉司琼透皮贴片(gran...

推荐文章

更多

· Removab(Catumaxomab)...
· 希罗达(卡培他滨片)Xe...
· ZOLINZA(vorinostat,伏...
· 聚乙二醇干扰素(SYLATRO...
·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Sut...
· 地尼白介素-2(DENILEUK...
· GARDASIL(基因重组四价...
· Jakafi(Ruxolitinib)片
· INFED(IRON DEXTRAN COM...
· 格拉司琼透皮贴片(gran...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