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银屑病为难治性疾病,对银屑相关性肾病也缺乏相应的治疗原则,通过探讨传统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讨论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关键词】 银屑病 肾病 湿邪 肾气 The Discussion about TCM Treatment of Psoriasis Glomerulonephritis 1 病因病机 1.1 感受外邪 本病初起多因内有蕴热,外感风、湿、热三邪。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述:“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若其风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湿入深,为干癣也”,即以风邪为主,夹以湿。《医宗金鉴》同样认为:“此症总因风湿热邪,侵袭皮肤”。外邪阻于肌肤,致使营卫失和,气血不畅,蕴结不散,使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而“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其性开泄;因其善行而无处不到,风邪一旦与粘腻难清的湿邪相合,内扰于肾,“肾失封藏”,精微物质从尿中泄漏,使尿中出现泡沫、蛋白尿、血尿。 1.2 七情不合,饮食失调 情志外伤、性情急躁,心火内生,气机壅滞,郁久化火,或过食辛辣肥甘及荤腥发物,伤及脾胃,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而化热,热邪蕴于营血,血热生风而发为癣。而热伤肾络,肾失固涩,又是银屑病相关肾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同时在疾病慢性进展的过程中,如蛋白质、水钠等摄入过量,劳倦等可使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患者,在证候上出现“虚其虚”或“虚实交错”的复杂局面,致使病情急转直下,以致危重。 1.3 正气不足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病久耗伤营血,阴血亏虚,易感受燥邪,如《外科证治全书》云:“因岁金太过,至秋深燥金用事,乃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或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成白庀;病程日久,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经脉阻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而反复不愈。王永钧教授认为:血瘀以及瘀血阻络所致的微型癥积,在肾脏病的发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瘀血不循经,发为血尿;肾微癥积则肾体失用,精微外泄,甚至功能受损。 2 辨证论治 2.1 辨证分型 传统的辨证分型方法,是根据银屑病其证候特点分型,主要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3型,其中血热证最常见的[2]。而根据银屑病相关性肾病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上不同,临床上我们将其分为:本证和兼证两部分。本证包括: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型。兼证主要包括风湿证、血瘀证、血热证、血燥证。 2.2 本证 (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尿中有泡沫,晨起面浮,傍晚跗肿,或夜尿增多,或纳呆便溏,舌淡有齿痕,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肾兼顾脾胃。可予参苓白术合黄芪仙灵脾虫草方。(2)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目睛干涩,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小便黄赤,或有泡沫,舌红少苔,脉细弦,或带数。治宜滋肾育阴兼养肝血。可予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3)气阴两虚型。兼见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症状。治宜益肾气补阴血。方拟参芪地黄汤加减。 2.4 施治准则 (1)解毒之法应贯彻始终。银屑病的发病由毒邪引起,病初为阳为实,宜大量选用清热解毒之品;病情日久,缠绵难愈而反复,当为虚为燥,且多余毒未尽所致,宜选用白花蛇舌草、皂刺等清热解毒之品,解毒而不伤正,同时辅以黄芪益气托毒,尤其在正虚邪恋之时可重用黄芪。(2)化瘀之品应酌情选用。活血化瘀之品虽可促进血液循环,推陈出新,有利于肾脏微型癥积的消除,改善肾脏局部的硬化以及肾脏的纤维化,但因其能扩张血管,使毒邪走散,故在火毒炽盛时可加重皮损;或因活血化瘀耗伤阴血,动血生风,使瘙痒加剧。因此,临床选用此类药物应酌情。可首选丹参,丹参性凉,作用较为平和,既能活血化瘀,又兼有免疫调节作用。(3) 顾护阴液。银屑病多为热毒邪为患,易耗伤阴液,血虚有热,肌肤失濡,生风生燥,应及时灵活选用滋阴生津之品,以濡润肌肤,润燥止痒,常加用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乌梅、白芍等。(4)在分期分型辨证的基础上,遣方用药要准确。尽可能选用已被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疗效的中药品种,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丹参、白花蛇舌草、雷公藤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金银花、菊花、黄连、黄芩等。其中从中药雷公藤根提取精制而成的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银屑病已得到国内医学界的公认[3],它具有强力抗炎作用,并能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白细胞介素1(IL1)、IL2等细胞因子以及环苷酸代谢都有影响。 【参考文献】 |
银屑病相关性肾病的中医治疗简介:
【摘要】 银屑病为难治性疾病,对银屑相关性肾病也缺乏相应的治疗原则,通过探讨传统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讨论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关键词】 银屑病 肾病 湿邪 肾气
The Discu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