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炎肝硬化的主要来源之一,肝纤维化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阻止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有效措施。经积极治疗,肝纤维化尚有逆转到正常肝脏的可能。本研究应用阿德福韦酯(商品名代丁)联合安珐特(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7例,进一步探讨联合用药抗肝纤维化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均为2007年1~12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7.8岁;其中轻度10例,中度19例,重度3例。对照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6.2岁;其中轻度6例,中度8例,重度1例。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血清学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排除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粒/次,每日1次,同时口服安珐特,2粒/次,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一般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宾(水林佳)、联苯双酯等。2组疗程为24周。 1.3 检测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HBVDNA 定量和Ⅲ胶原纤维肝(PCⅢ)、Ⅳ胶原纤维(C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的变化。 1.4 检测方法 HBVDNA定量检测采用深圳达尔安生物公司试剂盒,PCⅢ、CⅣ、HA、LN采用上海SM695智能放免γ测量仪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由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血清HBVDNA的影响 12周和24周疗程结束后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 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变化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CⅢ、CⅣ、HA、LN水平明显下降(P<0.05),见表2。表2 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是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增生、转化和分裂,使大量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细胞外间质(ECM)成分生成过多,降解相对不足,在肝内沉积所致[1,2]。 肝纤维化是对慢性肝损害的修复应答,持续应答将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的衰竭[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若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则进入肝硬化,肝纤维化是可逆的病变,而肝硬化则不可逆转。所以,延缓、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最终使其逆转,是预防肝硬化的关键问题。阿德福韦酯作用机制在于其有活性的代谢产物阿德福韦二磷酸盐通过2种方式来抑制HBV DNA多聚酶(逆转录酶),一是与自然底物脱氧腺苷三磷酸竞争,二是整合到病毒DNA后引起DNA链延长终止,从而发挥抑制HBV DNA的作用[4],使患者体内HBVDNA浓度下降,肝脏炎症减轻,促进肝功能恢复,阻止肝纤维化的发生。安珐特是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含有小分子多肽、维生素、肌醇等多种物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脂肪肝等。安珐特的作用机制:安珐特所含小分子多肽中有IFN、HGF 等细胞因子, 通过细胞因子间的拮抗效应,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减少ECM的合成和释放, 降低胶原的合成,抑制纤维化形成。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12周和24周治疗结束后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后血清中细胞外间质(ECM)的降解产物(HA、LN、CⅣ、PCⅢ)水平明显下降,这些降解产物被公认为肝纤维化的间接指标,其升高表示肝纤维化处于活动状态,下降表示病情缓解或治疗有效,说明肝内ECM合成、分泌减少,胶原合成被抑制,纤维化程度得以改善,证明联合用药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在慢性肝炎治疗中,对抗纤维化治疗认识不足,抗病毒治疗与抗纤维化治疗,临床上均应重视。本文观察表明,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珐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对降低患者乙肝病毒载量以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上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方便,为临床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阿德福韦酯片联合安珐特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简介: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炎肝硬化的主要来源之一,肝纤维化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阻止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有效措施。经积极治疗,肝纤维化尚有逆转到正常肝脏的可能。本研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