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entis—获准用于治疗黄斑水肿
2010-06-25 22:40:58 作者: 新特药房 来源: 互联网 浏览次数: 449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简介:
近日表示,FDA已批准Lucentis (ranibizumab)用于治疗由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导致的黄斑水肿,这是该药获准的最新适应症,此前它已获准用于治疗湿性老年黄斑病变。 这一适应症获准的重要依据是两项临 ...
近日表示,FDA已批准Lucentis (ranibizumab)用于治疗由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导致的黄斑水肿,这是该药获准的最新适应症,此前它已获准用于治疗湿性老年黄斑病变。 这一适应症获准的重要依据是两项临床实验数据:其中一项名为BRAVO,受试者人数397人;另外一项名为CRUISE,受试人数392人。在BRAVO实验中,患者接受为期6个月的治疗之后,Lucentis(0.5毫克)受试组在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测时,比原来能在视力检测表中多辨认15个字母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61%,而对照组仅为29%。在CRUISE实验中,Lucentis受试组达到上述效果的人数比例达到48%,而对照组仅为17%。
罗氏相关负责人哈尔•巴伦表示:“Lucentis新适应症的获准让这类患者多了一种治疗选择,而且临床实验结果也已显示患者用药后视力能得到很到的改善并能够保持,其中有人用药7天后就能看到效果。 ” 在美国,深受RVO困扰的人超过100万,是由于视网膜血管病而导致视力丧失的第二大原因,RVO有可能长期发展而成,也有可能突然发病。当视网膜血管血流阻塞时,可导致水肿及出血。
此类患者尽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才会导致视力丧失,但突发性的视力模糊和视力丧失普遍存在。这种眼疾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症则是其中的危险因素。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李晓陵, 何守志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经视力、眼压、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或(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光相干断层扫描(0CT)检查确诊的30例渗出型AMD患者的30只眼,经采用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0.5 mg进行治疗的临床随访资料,其中1例随访过程中合并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予以剔除,故仅对比分析29例29只眼治疗前后视力、眼压、眼底厚度检查结果的变化。29例患者中男性20例20只眼,女性9例9只眼。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7.83岁。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25,患者视力分级为22只眼在0.01~0.4(不包括0.4),5只眼在0.4~0.7(不包括0.7),2只眼在0.7~1.0。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95.46±84.48)μm。眼压检查均基本正常,平均眼压为(12.26±3.44)mmHg(1mmHg=0.133kPa)。Ranibizumab注射每月注射1次,连续3次为初始治疗,后根据病情需要决定重复治疗方案,随诊时间12个月。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3、6、12个月后的视力、视网膜厚度、眼压以及手术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3个月后随诊检查时,有16只眼视力提高1行以上,占61.54%,无视力下降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21.26±35.02)μm,与治疗前进行对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6个月后随诊检查时,有13只眼视力提高1行以上,占54.17%,无视力下降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24.10±48.77)μm,与治疗前进行对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12个月后,有10只眼视力提高,占66.67%, 2只眼视力下降,占13.33%;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39.67±67.85)μm,与治疗前进行对比有所改善(P=0.0742)。每次接受治疗后1小时的大部分患者眼压增高,治疗后1天又自行回降。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12个月后,平均眼压分别为(12.48±2.47)mmHg和(12.84±4.21)mmHg,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随访期间,出现1例患者治疗后发生脑梗塞,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除术,未见眼内感染及与玻璃体腔内注药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渗出型AMD在视力提高和保持稳定、眼底厚度改善等方面明显有效,长期维持治疗对眼压无不良影响,安全性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