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概述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开发与进展,主要包括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蛋白非酶糖基化阻滞剂、生长因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神经营养剂等,简述了其开发思路、临床效果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蛋白非酶糖基化阻滞剂 生长因子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神经营养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正急剧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若没有及时诊断、正规治疗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据统计,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增生性视网膜病,其中每年有1.2%可能发展到失明;30%~4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15%~2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可由最初出现蛋白尿发展到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最终导致肾衰和死亡,DN的3年生存率仅为53%[1~3]。鉴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巨大危害,寻找筛选征服其并发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当今医药学界竞相研究的热点,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抑制剂 糖尿病并发症的成因之一为多元醇代谢活性亢进的渗透压学说,认为在一般组织中葡萄糖透入细胞内的过程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的,由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而被摄入细胞内的葡萄糖通常代谢成己糖,但如超过一定数量而形成高血糖时,由于AR活化而使山梨醇的形成亢进,其蓄集一方面会引起渗透压上升,产生组织(血管、神经、肾、视网膜、晶状体等)水肿,进展至基质变化而发生并发症;另一方面,可使其他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如肌醇等代偿性耗竭,致使神经传递速度下降,同时减少还原型辅酶Ⅱ(NADPH)等辅助因子,影响谷胱甘肽还原酶、一氧化氮合成酶以及前列腺素氢过氧化酶等的活性。动物实验表明,抑制AR,可恢复神经传导速度,防止视网膜组织中蛋白异常渗透,减轻肾输入小动脉扩张,使肾小球滤过率恢复正常。基于上述原理,日、美、英等国竞相开发AR抑制剂,已上市的有阿司他丁(alrestatin)、依帕司他(epalrestat)、泊那司他(ponalrestat)、索比尼尔(sorbinil)和托瑞司他(tolrestat)。这几种药物目前临床主要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其中托瑞司他用于成人,200 mg/d,早餐前顿服疗效确切,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约有3%的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腹痛、腿痉挛、头晕、腹泻等症状;依帕司他用于伴单纯性或增殖前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30 mg/d,口服3个月后,取得较好效果,不良反应为偶有红斑、水疱出现(应立即停药)及偶有胆红素、肾素等升高、腹泻;索比尼尔因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安慰剂相比,无显著差异而被淘汰;阿司他丁和泊那司他分别因毒副作用大和疗效不确切而被宣布停用。表1列出了正在开发中的AR抑制剂,其中较有希望开发成功的当属折那司他(zenarestat)和唑泊司他(zopolrestat),它们都具有很强的AR抑制活性,其中折那司他的作用是依帕司他的5倍。 表1 开发中的AR抑制剂
2 蛋白非酶糖基化阻滞剂(glycosylation antagonists) 高血糖时,糖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蛋白质结合而发生交联反应,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化,最后形成终末糖基化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糖尿病患者体内各组织的AGE含量较正常人高5~50倍,它可使血管产生生物化学变化,影响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肾小球细胞的基因表达,引起多种并发症。我国首次应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到SD大鼠终末糖基化产物受体(RAGE)基因,并显示RAGEmRNA广泛存在于多个组织器官内;患糖尿病时,多种组织RAGEmRNA表达即明显增加,提示AGE与体内固有的RAGE相互作用,介导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试验表明,抑制了AGE的形成能防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DN以及动脉功能障碍。因此,研究开发AGE生成抑制剂是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另一思路。美国奥顿公司率先开发了YM-585(氨基胍),其商品名为匹马吉定(pimagedine),具有抑制AGE形成及阻断AGE之间的交联的作用,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已进入Ⅲ期临床,在日本已进入Ⅱ期临床。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AGE生成抑制剂还有ALT-946,ALT-462和ALT-486等。 3 生长因子拮抗剂(growth factor antagonists)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 ACE抑制剂为一线抗高血压药,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防止DN的作用。虽然ACE抑制剂的降压作用有助于改善肾功能,但是研究发现不论DN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均能从治疗中获益。ACE抑制剂对早期DN患者的蛋白尿有直接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降压作用无关。现已证明,ACE抑制剂能选择性降低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阻力,降低肾小球囊内压,从而延缓DN的进展。 5 神经营养剂(neurotrophins,NT) 神经营养剂是一类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缺乏时会导致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体内会缺乏NGF或其活性降低,是否与其生成、受体或转运有关,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但预计不久的将来,它对神经的作用可能会得到阐明。具有治疗价值的NGF还处在开发研制阶段,现已取得较大进展的有瑞基内龙制药公司研制的神经营养剂-3(NT-3)和大脑衍生神经因子(brain-derived nerve factor,BDNF),现分别处于Ⅱ期临床和临床前研究阶段。费迪亚公司开发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目前也进入了Ⅰ期临床。实验表明,NT-3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但不影响运动神经的传递;NGF能使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感觉神经元的逆向转运得到纠正,并能使某些脊神经节和坐骨神经的神经肽和mRNA水平增高,但这类物质有使患者不易耐受的缺点,给开发带来许多困难。 6 抗氧剂与必需脂肪酸 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较为活跃,内源性抗氧剂水平较低。普罗布考(probucol,丙丁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曾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患者口服普罗布考250 mg,bid,12个月后,血清总量及载脂蛋白-B水平均有所下降。 糖尿病患者血浆和红细胞内必需脂肪酸常常不足,可能与其体内的8~6减饱和酶活性受损有关。因此,在饮食中补充一些γ亚麻酸之类的不饱和脂肪酸 ,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临床试验曾证明使用一种口服的月见草油脂质制剂EF-12作为饮食补充剂,6个月后能使糖尿病神经病变得到逆转。目前正在进一步进行为时2年的观察,但也有人认为最好能延长到4年,将更能说明问题。 以上概述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开发和应用进展。应该指出,由于这些药物本身不具有降血糖作用,而糖尿病并发症是由于血糖长期升高而得不到控制所引起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凡是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均应属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本文仅论述了糖尿病出现并发症后用以对症治疗的药物,应用时应配合使用降血糖药物。 |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的开发与进展简介:
摘要 概述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开发与进展,主要包括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蛋白非酶糖基化阻滞剂、生长因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神经营养剂等,简述了其开发思路、临床效果及应用前景。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